A. |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 |
B. | v正(X)=v逆(Z) | |
C. |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2:2 | |
D. | 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ol X的同时生成0.2 mol Z |
分析 由X(g)+2Y(g)?2Z(g)可知,该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然后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来解答.
解答 解:A、该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能确定达到平衡,故A正确;
B、v正(X)=v逆(Z)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
C、X、Y、Z的浓度大小决定于开始加入的多少,与平衡状态无关,故B错误;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2:2,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ol X 为正速率,同时生成0.2 molZ为正速率,都是正速率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前后计量数大小的关系.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 mol | B. | 4 mol | C. | 5 mol | D. | 6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03mol/L | B. | 0.3mol/L | C. | 0.015mol | D. | 0.25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溶液中肯定不含Fe2+、NO3-、SiO32-、I- | |
B. | 步骤Ⅱ中无色气体是NO气体,无CO2气体产生 | |
C. | 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3+、Fe2+、NO3-、SO42- | |
D. | 为确定是否含有Cl-,可取原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L | B. | 0.5mol/L | C. | 0.045mol/L | D. | 0.45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最高价都为+7 | B. |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 ||
C. | 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D. | 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 |
B. | 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 |
C. | 煤干馏和石油分馏本质差别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而分馏是物理变化 | |
D. | 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