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原子半径:W<X<Y<Z | |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X>Y | |
C. | W、X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 | |
D. | W、Y、Z三种元素不能组成离子化合物 |
分析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Z同周期且相邻.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解生成三种产物,其中两种气体产物的水溶液酸碱性相反,可推知该化合物为NH4HCO3或(NH4)2CO3,故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解答.
解答 解: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Z同周期且相邻.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解生成三种产物,其中两种气体产物的水溶液酸碱性相反,可推知该化合物为NH4HCO3或(NH4)2CO3,故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所有原子中氢原子半径最小,故原子半径W(H)<Z(O)<Y(N)<X(C),故A错误;
B.非金属性X(C)<Y(N),故酸性H2CO3<HNO3,故B错误;
C.W、X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烃类物质,难溶于水,故C正确;
D.W、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如NH4N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元素推断为载体,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知识等,题目贴近教材,基础性强,关键是根据化合物分解产物种数与性质推断物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及现象 | 结论 |
A | 向AgNO3和AgCl的浊液中滴入0.1mol/L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 Ag2S的溶度积比AgCl的小 |
B | 将光亮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 反应产生的气体一定是NH3 |
C |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在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
D | 将铜粉加入1.0mol/L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 | 说明氧化性Fe3+>Cu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方法 |
A | 除去溴苯中的溴 | 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分液 |
B |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煮沸 |
C | 除去Cl2中少量HCl |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
D | 验证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取CH3C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醋酸铵固体(其水溶液呈中性),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 |
B. | 纯碱溶液去油污:CO32-+H2O═HCO3-+OH- | |
C. | 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 | |
D. | 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SO42-+Ba2++4OH-═BaSO4↓+AlO2-+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热效应 | B. | 该反应是个放热反应 | ||
C. |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 | D.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子式为C6H14O的醚有15种 | |
B. | 将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提纯含有乙烯杂质的乙烷 | |
C. | 分馏、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 |
D. | 聚乙烯、橡胶、聚酯纤维都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