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
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产品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
(1)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c.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将NaClO3还原为ClO2
c.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
(3)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需加的试剂可以选用的是a(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某学习小组用碘量法测定粗产品中亚氯酸钠的含量,实验如下:
a.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
(已知:ClO2+4I-+4H+=2H2O+2I2+Cl-
b.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化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化.
②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frac{22.625cV}{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结果化成最简)

分析 氯酸钠、水和稀硫酸在ClO2发生器中通入二氧化硫和空气反应生成ClO2 ,吸收塔内的反应是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吸收ClO2 反应生成亚氯酸钠(NaClO2),蒸发浓缩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得到晶体,
(1)由信息②可知,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据此解答.
(2)根据题目信息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根据流程信息可知,吸收塔内生成NaClO2,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3)还原性要适中.还原性太强,会将ClO2还原为更低价态产物,影响NaClO2生产;方便后续分离提纯,加入试剂不能干扰后续生产,Na2O2溶于水相当于H2O2
(4)从 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通过过滤得到粗晶体.得到的粗晶体经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
(5)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是酸性溶液中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溶液颜色蓝色变化为无色分析判断反应终点;
②依据ClO2-+4H++4I-=2I2+Cl-+2H2O,2Na2S2O3+I2=2NaI+Na2S4O6,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

解答 解:(1)由信息②可知,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应是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故选c,
故答案为:c;
(2)根据流程信息可知,吸收塔内生成NaClO2,所以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气产生,反应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
故答案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
(3还原性要适中.还原性太强,会将ClO2还原为更低价态产物,影响NaClO2生产;方便后续分离提纯,加入试剂不能干扰后续生产.Na2O2溶于水相当于H2O2.Na2S、FeCl2还原性较强,生成物与NaClO2分离比较困难,故选a,
故答案为:a;
(4)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通过过滤得到粗晶体,得到的粗晶体经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是酸性溶液中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O2-+4H++4I-=2I2+Cl-+2H2O,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溶液颜色蓝色变化为无色分析判断反应终点,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化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化,
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化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化;
②依据ClO2-+4H++4I-=2I2+Cl-+2H2O,2Na2S2O3+I2=2NaI+Na2S4O6,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设NaClO2物质的量为x,
ClO2-~2I2~4Na2S2O3+
1              4
x            cV×10-3mol
x=$\frac{cV×10{\;}^{-3}}{4}$mol
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frac{\frac{cV×10{\;}^{-3}}{4}×\frac{250}{25}×90.5g/mol}{mg}$×100%=$\frac{22.625cV}{m}$%,
故答案为:$\frac{22.625cV}{m}$%.

点评 本题以学生比较陌生的亚氯酸钠制备为背景,以过氧化氢法制备亚氯酸钠为主线,考察学生阅读题目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浓度概念的理解、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的运用、有关实验操作和简单实验设计能力考察以及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g S在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B.0.1mol Fe在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3NA
C.6.5g Zn在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D.11.2L O2在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新型电池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Li2FeSiO4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苹果的几款最新型的产品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一种制备Li2FeSiO4的方法为:
固相法:2Li2SiO3+FeSO4$\frac{\underline{\;惰性气体\;}}{高温}$Li2FeSiO4+Li2SO4+SiO2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制备Li2FeSiO4并测定所得产品中Li2FeSiO4的含量.
实验(一)制备流程:

实验(二) Li2FeSiO4含量测定:

从仪器B中取20.00mL溶液至锥形瓶中,另取0.2000mol•Lˉ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装入仪器C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Fe2+含量.相关反应为:MnO4-+5Fe2++8H+=Mn2++5Fe3++4H2O,杂质不与酸性KMnO4标准溶液反应.经4次滴定,每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1234
消耗KMnO4溶液体积20.00mL19.98mL21.38mL20.02mL
(1)实验(一) 中:①操作Ⅱ的步骤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②制备Li2FeSiO4时必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因是防止二价铁被氧化
(2)实验(二) 中:①仪器名称:仪器C酸式滴定管
②还原剂A可用S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2Fe3++2H2O=2Fe2++SO42-+4H+,此时“后续处理”主要为加热煮沸,其目的是除去过量的SO2,以免影响后面Fe2+的测定
③滴定终点时现象为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根据滴定结果,可确定产品中Li2FeSiO4的质量分数为81.00%;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测得的Li2FeSiO4含量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一l30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在此实验中,装置A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面的选择题相同)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在此实验中,装置A中要加些沸石,原因是防止液体暴沸;
(4)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CCl4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应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溴大量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硼与铝为同族元素.据报道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的最高纪录,硼、镁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硼酸(H3BO3)是极弱的一元弱酸.硼镁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用硼镁矿、碳铵法实验室制备硼酸的主要流程如图1:

请回答:
(1)步骤①中实验室需要把硼镁矿放在坩埚仪器中焙烧(填实验仪器).
(2)步骤③中采用减压过滤,该小组同学所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采取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旋塞K;从NH4H2BO3溶液获得硼酸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获得硼酸晶体,下列实验条件容易使得到的硼酸晶体有较大颗粒的是C.
A.较高温度下快速蒸发
B.用冰水冷却 NH4H2BO3溶液
C.采用较稀的NH4H2BO3溶液
(3)硼酸是极弱的一元弱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硼酸溶液显酸性的原因B(OH)3+H2O?B(OH)4-+H+;;硼酸溶解度如图3所示,从操作③中获得H3BO3晶体需要洗涤、干燥,洗涤过程中需要用冷水(填“冷水”或“热水”),你的理由是硼酸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增大较快,用冷水洗涤能减少硼酸溶解损失;

(4)测定硼酸晶体纯度的试验方法是,取0.5000g样品与锥形瓶中,滴加甘油,微热使样品溶解,迅速冷却至室温,滴加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15.80ml时到达终点.已知:每1.00mlNaOH滴定液相当于30.92mg的H3BO3,则该样品中H3BO3的质量分数为97.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3X(g)+Y(g)?2Z(g),并达到平衡.已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测得X的转化率为37.5%,Y的转化率为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s),则Z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s)
B.若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压强增大,Y的转化率提高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开始充入容器中的X、Y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反应A(g)?2B(?)+C(g)-Q已达到平衡,假设A、C状态始终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或增大
C.在恒压容器中升高温度,气体混合物中C%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D.在恒容容器中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密度可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NO2为红棕色气体,而N2O4为无色气体,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小容器体积,NO2体积分数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重新达到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增大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气体颜色变深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t℃时,反应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数K=0.25,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4:1.若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0.02mol FeO(s),并通入xmolCO,t℃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FeO(s)转化率为50%,则x=0.012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