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合成尿素的反应为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NH3的电子式;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周期第VIA族.
(2)上述反应所涉及的4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N>O>H.
(3)上述反应所涉及的4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
(4)一定条件下,在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H3和1mol CO2,反应经5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水蒸气0.6mol,则平均反应速率v(NH3)=0.024mol/(L•min).
(5)下列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d.(填序号)
a.2c(NH3)=c(H2O)           b.CO2的浓度不变
c.v(NH3):v(CO2)=2:1  d.气体的压强不变
(6)为提高氨气的转化率,工业上用该反应生产尿素时,合适的反应条件是ad.(填序号)
a.200℃b.800℃c.101kPad.24000kPa.

分析 (1)先判断化合物类型,然后根据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写出电子式;碳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6,核外电子分2层排布,第一层2个第二层6个;氧元素位于第Ⅵ主族;
(2)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一样,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4)平均反应速率v(NH3)=$\frac{△c}{△t}$,据此计算即可;
(5)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来判断;
(6)为提高氨气的转化率,采用使得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即可.

解答 解:(1)NH3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分子中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氮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氨气的电子式为,碳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6,核外电子分2层排布,第一层2个第二层6个,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氧元素是8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第VIA,故答案为:; 二;VIA;
(2)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一样,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尿素中四种元素N、O、N、H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N>O>H,故答案为:C>N>O>H;
(3)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尿素中的四种元素N、O、N、H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故答案为:O;
(4)根据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l),反应经5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水蒸气0.6mol,则消耗氨气的物质的量是1.2mol,平均反应速率v(NH3)=$\frac{\frac{1.2mol}{10L}}{5min}$=0.024mol/(L•min).故答案为:0.024;
(5)a、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2c(NH3)=c(H2O),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明反应得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CO2的浓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v(NH3):v(CO2)=2:1,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明反应得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不同,所以气体的压强不变得状态是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bd;
(6)为提高氨气的转化率,采用使得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即可,工业上用该反应生产尿素时,合适的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故选ad.
故答案为:ad.

点评 本题涉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等方面的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从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事实结论
AH2可在Cl2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B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C钠块投入水中,迅速熔成银白色小球钠的密度比水小
D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原溶液中含NH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B.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插入液面下
C.做银镜反应实验后,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硝酸洗涤
D.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ClB.CC14C.Cu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原子结构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第六周期第IV族B.第四周期第VI族C.第六周期第A族D.第四周期第VI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兴趣小组用合金铝、铁、铜的废弃合金为原料制取硝酸铜晶体和氢氧化铝,并测定硝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和氢氧化铝的纯度,设计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Fe2+沉淀的pH范围为7.0~9.0;Fe3+沉淀的pH范围为1.9~3.2;Cu2+沉淀的pH范围为4.7~6.7.
(1)写出合金中加入NaOH溶液后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2)写出滤液B中通入过量C02的化学方程式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3)加入Z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除去溶液中的Fe3+,pH范围应为3.2≤pH<4.7;下列可作为试剂z的是c.(填序号)
a.铜粉b.氨水    c.氧化铜d.硫酸铜
(4)某同学为了测定硝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完成操作步骤冷却 恒重操作:称量样品、加热、称量CuO质量、计算.
(5)滤渣C的质量是10g,煅烧后得到固体D6.90g,则滤渣C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为89.56%.(保留两位小数)
(6)按该流程的操作步骤,氢氧化铝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高,可能的原因是滤渣C没有洗涤,混有NaHCO3,煅烧后失重偏大;滤渣C洗涤后未烘干或烘干不达标,混有微量水,煅烧后失重偏大.(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的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
C.酸性条件下KIO3和KI溶液反应生成I2:IO3-+5I-+3H2O═3I2+6 OH-
D.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③中的现象
A浓盐酸Na2SO3BaCl2溶液出现浑浊
B稀盐酸石灰石饱和Na2CO3溶液出现浑浊
C浓氨水生石灰酚酞溶液出现红色
D醋酸贝壳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2H5Br)的装置和步骤如图: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图所示的水槽中加入冰水;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28mL78%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13g溴化钠和几粒碎瓷片;
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溴乙烷沸点:38.4℃)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时若温度过高,可看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分子式为Br2,同时生成的无色气体分子式为SO2和H2O.
(2)为了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更好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 
(3)U型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油状物生成.
(4)反应结束后,U形管中粗制的C2H5Br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C(填序号).
A.NaOH溶液 B.H2O C.Na2SO3溶液 D.CCl4
本步实验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填仪器名称).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C2H5Br,可用水洗,然后加入无水CaCl2,再进行蒸馏(填操作名称). 
(5)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
④①⑤③②(填代号).
①加热;②加入AgNO3溶液;③加入稀HNO3酸化;④加入NaOH溶液;⑤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