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in n(NO)/mol T | 0 | 40 | 80 | 120 | 160 | |
甲 | T℃ | 2 | 1.45 | 1 | 1 | 1 |
乙 | 400℃ | 2 | 1.5 | 1.1 | 0.8 | 0.8 |
丙 | 400℃ | 1 | 0.8 | 0.65 | 0.53 | 0.45 |
分析 (1)对比甲和乙,甲和乙初始时的组分的量相同,根据表中数据,在相同时间内,甲中反应物消耗的比乙多,则甲的反应速率更快,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根据化学反应平均速率计算公式$\overline{r}(NO)=\frac{△n(NO)}{V△t}$计算NO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CO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根据乙容器的平衡常数,据此计算丙容器中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
(2)①反应为2NO2(g)+2C(s)?N2(g)+2CO2(g),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分子数增加,体系总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根据图象,c点时体系总压为20MPa,此时平衡体系中c(CO2)=c(NO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p,据此计算;
(3)①H2(g)还原SO2(g)生成S(g)和H2O(g)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SO2(g)═S(g)+2H2O(g),该反应可由已知热效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推导,根据盖斯定律计算该反应的焓变;
②根据H2SO3的平衡常数和多重平衡规则分析计算.
解答 解:(1)对比甲和乙,甲和乙初始时的组分的量相同,根据表中数据,在相同时间内,甲中反应物消耗的比乙多,则甲的反应速率更快,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则甲容器反应温度T℃>400℃,
根据乙容器的数据,0~40min内,反应经历的时间△t=40min,NO的物质的量改变量为△n(NO)=2mol-1.5mol=0.5mol,容器体积为V=1L,则NO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overline{r}(NO)=\frac{△n(NO)}{V△t}$=$\frac{0.5mol}{1L×40min}$=0.0125mol/(L•s),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0~4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CO2)=$\frac{1}{2}\overline{r}(NO)$=6.25×10-3mol/(L•min),
乙和丙容器温度相同,则化学平衡常数也相同,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NO)=$\frac{0.8mol}{1L}$=0.8mol/L,根据反应方程式,则平衡时,c(N2)=c(CO2)=$\frac{1}{2}×\frac{2mol-0.8mol}{1L}$=0.6mol/L,则化学平衡常数为K=$\frac{c(C{O}_{2})c({N}_{2})}{{c}^{2}(NO)}$=$\frac{0.6mol/L×0.6mol/L}{(0.8mol/L)^{2}}$=$\frac{9}{16}$,丙容器中,起始时c(NO)=$\frac{1mol}{1L}$=1mol/L,设平衡时,c(NO)=xmol/L,根据反应关系,则平衡时,c(N2)=c(CO2)=$\frac{1}{2}$(1-x)mol/L,根据平衡常数,则有K=$\frac{\frac{1}{2}(1-x)×\frac{1}{2}(1-x)}{{x}^{2}}=\frac{9}{16}$,可得x=0.4,则平衡时NO的浓度为0.4mol/L,物质的量为0.4mol,
其实,根据反应的方程式:2NO(g)+C(s)?N2(g)+CO2(g),这是一个气体数守恒的反应,表明压强不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注意乙和丙的起始数据,两容器温度相同,起始时乙容器中的NO的量是丙容器中的两倍,相当于乙容器是加压的,化学平衡不移动,则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O的转化率是一样的,这就是等效平衡的思想,乙中平衡时,n(NO)=0.8mol,自然丙平衡时n(NO)必然为0.4mol,能看出这是一个等效平衡,甚至不需要计算平衡常数,可以直接写答案!
故答案为:>;6.25×10-3mol/(L•min);0.4;
(2)①反应为2NO2(g)+2C(s)?N2(g)+2CO2(g),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分子数增加,体系总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总的来说,高压强对应低的NO2转化率,所以A、B、C三点中NO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A点,
故答案为:A;
②根据图象,c点时体系总压为20MPa,此时平衡体系中c(CO2)=c(NO2),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在密闭容器中,则p=cRT,容器中的气体有NO2,CO2,N2,根据反应关系,平衡时c(NO2)=2c(N2),
根据已知条件: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所谓的物质的量分数,如NO2的物质的量分数,x(NO2)=$\frac{n(N{O}_{2})}{n(N{O}_{2})+n(C{O}_{2})+n({N}_{2})}$,显然会存在一个关系:x(NO2)+x(CO2)+x(N2)=1,结合p=cRT分析,R为气体摩尔常数,R=8.314J/(mol•K),T是热力学温度,那么可以推导x(CO2)+x(NO2)+x(N2)=$\frac{p(C{O}_{2})}{{p}_{总}}+\frac{p(N{O}_{2})}{{p}_{总}}+\frac{p({N}_{2})}{{p}_{总}}$=1,则p总=p(CO2)+p(NO2)+p(N2),这就是大学无机化学中的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应用和推导!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公式就是:p总=∑pi,在一个密度体系中,体系总压强就是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所以20Mpa=p(CO2)+p(NO2)+p(N2),p(CO2)=p(NO2)=2p(N2),解得,p(CO2)=p(NO2)=8MPa,p(N2)=4MPa,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p=$\frac{{p}^{2}(C{O}_{2})p({N}_{2})}{{p}^{2}(N{O}_{2})}$=$\frac{(8MPa)^{2}×(4MPa)}{(8MPa)^{2}}$=4MPa,
故答案为:4;
(3)①已知:①2CO(g)+SO2(g)═S(g)+2CO2(g)△H1=8.0kJ/mol,
②2CO(g)+O2(g)═2CO2(g)△H2=-566.0kJ/mol,
③2H2(g)+O2(g)═2H2O(g)△H3=-483.61kJ/mol,
H2(g)还原SO2(g)生成S(g)和H2O(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g)+SO2(g)═S(g)+2H2O(g),该反应可由①-②+③得到,根据盖斯定律,则该反应的焓变为△H=△H1-△H2+△H3=8.0-(-566.0)+(-483.6)=90.4kJ/mol,
故答案为:2H2(g)+SO2(g)═S(g)+2H2O(g)△H=+90.4kJ/mol;
②实验测得NH4HSO3溶液中$\frac{c(S{O}_{3}^{2-})}{c({H}_{2}S{O}_{3})}$=15,由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根据多重平衡规则,Ka1•Ka2=$\frac{{c}^{2}({H}^{+})c(S{O}_{3}^{2-})}{c({H}_{2}S{O}_{3})}$=1.5×10-2×1.0×10-7=1.5×10-9,所以溶液中c(H+)=10-5mol/L,则pH=-lgc(H+)=5,
向该溶液中加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时,此时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H4+)+c(H+)=c(OH-)+c(HSO3-)+2c(SO32-),由于c(H+)=c(OH-),则c(NH4+)=c(HSO3-)+2c(SO32-),所以$\frac{c(N{H}_{4}^{+})}{c(S{O}_{3}^{2-})}$=$\frac{c(HS{O}_{3}^{-})+2c(S{O}_{3}^{2-})}{c(S{O}_{3}^{2-})}$=$2+\frac{c(HS{O}_{3}^{-})}{c(S{O}_{3}^{2-})}$,根据H2SO3的二级解离常数,Ka2=$\frac{c({H}^{+})c(S{O}_{3}^{2-})}{c(HS{O}_{3}^{-})}$,则$\frac{c(HS{O}_{3}^{-})}{c(S{O}_{3}^{2-})}=\frac{c({H}^{+})}{{K}_{a2}}$=$\frac{1{0}^{-7}}{1.0×1{0}^{-7}}$=1,所以$\frac{c(N{H}_{4}^{+})}{c(S{O}_{3}^{2-})}=2+1=3$,
故答案为:5;3.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原理部分知识,包含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等效平衡原理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题目知识点考查得较为综合,试题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理解定义的能力,是一道好题,题目难度中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题(2)中的②,不了解分压平衡常数的,需要着重理解题干中的描述,其实这就已经和大学知识挂钩了,经过一点点对公式的推导,就可以得到大学无机化学中的道尔顿分压定律,这其实还是不算困难的,当然本题还是有点考查推导公式的能力的,可见,大学化学并不是特别困难,还是从最基本的原理入手,只是研究对象扩大了,研究深度更深了,考虑的因素变得多样,大学化学更加注重研究,注重更广泛的意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2mol/L | B. | 0.5mol/L | C. | 0.3mol/L | D. | 0.4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2g O2和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2NA | |
B. | 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含有NA个分子 | |
C. | 25℃,1L pH=1的硫酸溶液中,H+的数目为0.2NA | |
D. | 10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4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Fe>Cu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 溶解性AgCl>AgBr>Ag2S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Cl>C>S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A是弱酸 | |
B. | c点水的离子积最大 | |
C. | c点后温度降低主要原因是NaA水解吸热 | |
D. | 在a、b点之间(不包括b点)一定有c(A-)>c(Na+)>c(H+)>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反应条件 | 反应时间 | CO2(mol) | H2(mol) | CH3OH(mol) | H2O(mol) |
恒温 恒容 (T1℃、 2L) | 0min | 2 | 6 | 0 | 0 |
10min | 4.5 | ||||
20min | 1 | ||||
30min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 |
B. | 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 |
C. | 生成nmol CO的同时消耗n mol H2O | |
D. | 1 molH一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