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表现出了氧化性和酸性 B.还原剂与氧化剂之比为1:4
C.每个硝酸分子得到2个电子 D.硝酸铜是还原产物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50 | 80 | 100 |
溶解度(g/100gH2O) | 74.4 | 81.9 | 91.8 | 106.8 | 315.1 | 525.8 | 535.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山一高三上第二次统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进行实验:
(1)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 ;
(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 ;
(4)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
实验II: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Cu2S。产生Cu2S的反应为aCu+bH2SO4cCu2S+dCuSO4+eH2O。则a∶b= 。
(6)为进一步探究该黑色物质的成分,经查阅相关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资料1:
硫酸/mol·L-1 | 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 | 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
14 | Cu 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 |
15 | 约150 | 约236 |
16 | 约140 | 约250 |
18 | 约120 | 不消失 |
资料2: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2S、CuS、Cu7S4中的一种或几种。仅由上述资料可得出的如下结论中正确是 。
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 ≥ 15 mol/L
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山一高三上第二次统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用到,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是否正确。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HF>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
B. 第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第Ⅴ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也是:AsH3>PH3>NH3
C. 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Pb3O4也可以写成PbO·Pb2O3
D. NaHSO4与NaHSO3溶液显酸性,则所有酸式盐溶液均显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云南省高一9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有一瓶溶液只含Cl-、CO、SO
、Na+、Mg2+、Cu2+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通过实验:
①原溶液白色沉淀;
②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
③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
(2)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云南省高一9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通电时能电离出NH4+和Cl?,所以NH4Cl是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 |
B. |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 |
C. | 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 |
D. | 采用长玻璃导管有导气兼冷凝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2}$N2H4+$\frac{1}{2}$O2═$\frac{1}{2}$N2+H2O△H=-267 kJ•mol-1 | |
B. | N2H4(g)+O2(g)═N2(g)+2H2O(l)△H=-133.5 kJ•mol-1 | |
C. | N2H4(g)+O2(g)═N2(g)+2H2O(g)△H=+534 kJ | |
D. | 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