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元素中,属于第ⅠA族的是(  )
A.MgB.PC.LiD.S

分析 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镁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位于第ⅡA族,故A不选;
B.磷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ⅤA族,故B不选;
C.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位于第IA族,故C选;
D.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第ⅤⅠA族,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与元素的位置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常见的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A.PCl5B.P4C.CCl4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等)提取Al2O3作冶炼铝的原料,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中含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

(1)赤泥中的主要成分是Fe2O3(化学式);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2H2O+CO2=Al(OH)3↓+HCO3-
(2)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则铝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3)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而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HCl和AlCl3.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NaCl.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阳极,熔融盐电镀液中铝元素主要以AlCl4-形式存在,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4Cl-=AlCl4-
(5)钢材镀铝后,抗腐蚀性能会大大增强,其原因是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或致密的氧化铝膜将环境中的电解质溶液与内层金属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以铬铁矿(主要成分FeO•Cr2O3,含有少量SiO2等)为原料制取铬酸钠晶体(Na2CrO4)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酸性溶液中Cr的+6价易被还原为+3价;当pH>9时Cr以CrO2-形式存在且易被氧化;
②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
阳离子Fe3+Fe2+Cr3+
开始沉淀时的pH2.77.6 
沉淀完全的pH3.79.69(>9)溶解
(1)滤渣a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SiO2;操作X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第④步得到产品涉及到的操作有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等.
(3)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2H+=Fe2++H2O、Cr2O3+6H+=2Cr3++3H2O,第②步产生滤渣b的原因是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4)已知:1molAl完全燃烧放热a KJ,1mol Fe完全燃烧生成Fe3O4放热b KJ,写出Al与Fe3O4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8Al(s)+3Fe3O4 (s)=9Fe(s)+4Al2O3 (s),△H=(8a-9b)kJ/mol.
(5)若现有224kg铬铁矿(其中含FeO•Cr2O3 50%),按上述流程最多可以得到Na2CrO4产品的质量是189kg(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常温下aL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aL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刚好等于7(液体反应的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R2-)+c(OH-)=c(Na+)+c(H+B.c(R2-)>c(Na+)>c(H+)=c(OH-
C.2c(R2-)+c(HR-)=c(Na+D.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②是C.
(2)9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
(3)④⑥⑦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Al<Na.
(4)②③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2SiO3<H2CO3<HNO3
(5)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是C9H10O3,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醇羟基.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⑨单质、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②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持续通入一段时间后,CCl4层变为棕色
⑨单质、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⑨单质(或Cl2)>Br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5℃时,现有浓度均为0.10mol/L的两种溶液:①CH3COOH溶液、②NaOH溶液.请回答:
(1)溶液①的pH>1(填“>”、“<”或“=”).
(2)写出CH3COOH 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OH-=CH3COO-+H2O
(3)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原因是CH3COO-+H2O?CH3COOH+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字母).
a.CH3COOH和 NaOH均属于弱电解质
b.CH3COOH和 NaOH均能抑制水的电离
c.若两溶液混合后pH<7,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关系:c(CH3COO-)>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A.0.9 mol H2OB.0.3 mol H2SO4C.0.2 mol NH3D.0.4 mol 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F.其中A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化合物B2E的晶体为离子晶体,E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单质的晶体类型在同周期的单质中没有相同的;F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B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F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Al<Si<N.(用元素符号表示)
(2)B的氯化物的熔点比D的氯化物的熔点高(填高或低),理由是NaCl为离子晶体,而SiCl4为分子晶体.
(3)A的最高价酸根离子A0${\;}_{3}^{-}$的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E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4)F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F的高价离子与A的简单氢化物形成的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u(NH34]2+
(5)A、C形成的化合物具有高沸点和高硬度,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则其化学式为AlN,其晶体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A、F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图1所示(其中A显-3价),则其化学式为Cu3N;(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
(6)F+与氢负离子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该晶体中F+的配位数为4.该晶体具有许多特殊性质,如易分解、能与水反应、在氯气中燃烧等.写出该晶体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uH+3Cl2$\frac{\underline{\;点燃\;}}{\;}$2CuCl2+2HCl.
(7)若已知FH的摩尔质量为 Mg/mol,晶胞的边长为acm,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则FH晶体的密度为:$\frac{4M}{{a}^{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