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以下物质;(1) 甲烷;(2) 苯;(3) 聚乙烯;(4) 苯乙烯;(5) 2-丁炔;(6) 环己烷;

(7) 邻二甲苯。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的是:

  A.(3) (4) (5)       B.(4) (5)       C.(4) (5) (7)       D.(3) (4) (5) (7)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图2中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图1中试剂A、B为(填序号)
①、④
①、④

①稀硫酸溶液; ②浓盐酸; ③石灰石;④碳酸钠粉末;⑤Na2SO3溶液
写出图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aCO3+2H+=Ca2++CO2↑+H2O
CaCO3+2H+=Ca2++CO2↑+H2O

(2)甲同学所做实验图1烧杯中现象为
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白色沉淀

(3)乙同学所做实验图2中B处的现象为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4)写出图2中A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Cl2+2Br-=Br2+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浙江)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为
NaN3
NaN3
,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O+2CO2+H2O=2NaHCO3
Na2O+2CO2+H2O=2NaHCO3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Na+Fe2O3
 高温 
.
 
2Fe+3Na2O
6Na+Fe2O3
 高温 
.
 
2Fe+3Na2O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避免分解产生的金属钠可能产生的危害
避免分解产生的金属钠可能产生的危害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B、D
B、D

A.KCl       B.KNO3      C.Na2S      D.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加热至恒重后,如果试样无失重,则为Na2CO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NaH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合物
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加热至恒重后,如果试样无失重,则为Na2CO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NaH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想实现了”.航天器的升空需要推进剂,推进剂主要由可燃剂和氧化剂组成,根据化学物质的形态不同推进剂可分为固体推进剂和液体推进剂,它们一般由C、H、O、N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固体推进剂主要由可燃剂(聚丁二烯等)和氧化剂甲(一种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组成,则甲的化学式为
 
,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甲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2)已知某液体推进剂主要由可燃剂乙和氧化剂丙组成,乙和丙常温下呈液态,它们均为氢化物(氢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且分子中含有相同的电子数,常温下,乙和丙可生成一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和一种常见的稳定单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另一种气态无色的氧化剂丁升温时(隔绝空气)迅速转化为红棕色气体,1mol乙在常温下与丁完全反应可放出Q kJ热量,产物与丙完全相同,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根据上述原理,以下物质中不可能作为推进剂的是
 

A.石油产品       B.尿素      C.液氟      D.高氯酸铵
(4)戊也可作液体推进剂的氧化剂,取19.6g化合物戊,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10.0g沉淀,则戊的化学式为
 

(5)请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无机盐可能的成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海市奉贤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连通装置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装置

起始时,甲、乙体积均为1 L,向甲、乙中均充入1.5 mol A、3.5 mol B,关闭阀门K.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

3A(g)+2B(g)C(g)+2D(g)+200 KJ.5分钟时甲达平衡,此时乙容器的体积为0.86 L.请回答以下问题:

(1)

甲中达到平衡时

A.

甲中C物质不再产生

B.

甲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

2v(A)=3v(D)

D.

甲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2)

若5分钟时测得甲中A为a mol,则该反应从起始到平衡时间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3)

甲容器改变某一条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则该反应

A.

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一定向逆反应方向应当

C.

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

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4)

5分钟时活塞向上拉,乙容器中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再次平衡后甲中C和乙中A的物质的量比较:________(填“相等”、“前者大”、“后者大”、“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B、C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15  s阶段n(B)未画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从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物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t2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______,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减少体系压强

 (3)图乙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在这四个阶段中C的物质的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填序号):      A.15s-t2时段      B.t3-t4时段      C.t4-t5时段          D.t6以后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反应为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反应开始时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