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
C.胶粒带有电荷,但是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分析 A.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生成Fe(OH)3沉淀;
B.溶液也能发生布朗运动;
C.胶体不带电,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
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解答 解:A.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即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
B.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应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是所有粒子在溶液中的运动方式,故B错误;
C.胶粒带电荷,胶体不带电,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故C正确;
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步骤,注意反应的条件应用和试剂的选择,试剂的滴加顺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NA
B.甲烷、乙烯和苯都可以与溴水发生反应
C.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D.CH3-CH=CH-CH3分子中最多有8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密闭容器中加入P、Q进行反应P(g)+2Q(g)?2R(g)+S(g),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反应容器中P、Q、R、S四者共存
C.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2H2+O2=2H2O设计成原电池,若 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若把H2改为甲烷,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除此外还根据需要加入某些特定用途的添加剂,比如能提高塑性的增塑剂,防止塑料老化的防老化剂等.
(3)塑料制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塑料制品在给我们的生活带
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危害环境的问题.
①由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引起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②塑料废弃物的危害有A.
a.难以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     b.污染海洋
c.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d.造成海难事件
e.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
A.abcde         B.abcd          C.bcd         D.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是FeCl2溶液,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方案:向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现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是FeCl2溶液.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要检验Fe2+应如何操作先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此时变红,则溶液中含Fe2+,否则不含(若填“合 理”,则此空可不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石灰乳与稀盐酸反应:OH-+H+═H2O
B.用稀硫酸除去铜绿:4H++Cu2(OH)2CO3═2Cu2++CO2↑+3H2O
C.Na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2OH-+Ba2+═BaCO3↓+CO32-+2H2O
D.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汽车尾气排放时容易发生以下反应:
①N2(g)+O2(g)?2NO(g)△H1=a kJ•mol-1
②2NO(g)+O2(g)?2NO2(g)△H2=b kJ•mol-1
③CO(g)+1/2O2(g)?CO2(g)△H3=c kJ•mol-1
④2CO(g)+2NO(g)?N2(g)+2CO2(g)△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①②③,确定反应④中△H4=2c-akJ•mol-1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①的Kp=$\frac{P{\;}^{2}(NO)}{P(N{\;}_{2})P(O{\;}_{2})}$(用表达式表示).
(3)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②已达平衡状态的是CD(填编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NO2的同时消耗了lmol NO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4)探究反应④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1所示的曲线.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不采用高压的原因常压下NO的转化率已经较高,并且高压要增加成本.
(5)探究反应④中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与反应物中$\frac{n(NO)}{n(CO)}$的比值、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
①在X、Y、Z三点中,CO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②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温度为T2(T2<T1)时的变化趋势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降低大气中C0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02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C0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0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1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填字母).
A.△H>0,△S>0     B.△H>O,△S<0
C△H<O.△S<O       D.△H<0,△S>0
(2)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发生反应:C02(g)+3H2(g)?CH3OH(g)+H20(g),经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25mol/(L.min).
②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8.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D.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及时液化抽出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和3mol H2
(3)25℃,1.01×105Pa时,16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369.2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738.4 kJ•mol-1
(4)选用合适的合金为电极,以氢氧化钠、甲醉、水、氧气为原料,可以制成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燃料电池,此电池的负极应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有甲醇、氢氧化钠;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