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电解法制氯气,是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在电解池的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同时有氢氧化钠产生,据此答题;
(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
(3)①根据装置图,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②浓盐酸易挥发,加热制备的氯气中含义氯化氢、水蒸气,结合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解答;
③氯气有毒,NaOH溶液的作用收集尾气;
④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理论上应生成1mol氯气,但随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减小变稀到一定程度,不会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所以实际产生氯气小于1mol;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生成氯气为1mol;比较得出答案;
⑤氯气与水反应,发生Cl2+H2O=H++Cl-+HClO,氯水中含有HClO、Cl2,具有氧化性,其中HClO具有漂白性,含有H+,具有酸性,以此解答.
解答 解:(1)电解法制氯气,是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在电解池的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同时有氢氧化钠产生,
①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Cl2↑+H2↑,故答案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Cl2↑+H2↑;
②电解食盐水时,铁做阴极,石墨棒做阳极,氢氧化钠在阴极即铁棒附近产生,所以通电后铁棒附近变红,图中b端产生氯气,检验氯气的方法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若变蓝则说明是氯气,故答案为:铁棒;试纸变蓝;
(2)①根据装置图,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浓盐酸易挥发,加热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蒸气,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选择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③NaOH溶液的作用收集尾气,发生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收集尾气;Cl2+2NaOH=NaCl+NaClO+H2O;
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理论计算:Ⅰ、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4HCl~Cl2,可得氯气1mol,但随盐酸浓度变稀,溶质HCl不可能全部反应,故实际生成氯气应小于1mol;
Ⅱ、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因为浓盐酸足量,可以使87gMnO2全部反应,故生成氯气为1mol;所以II比 I多;
故选B;
⑤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盐酸可使pH变成红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漂白试纸,最后使试纸褪色.
故答案为: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净化,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考查浓度变稀后的盐酸不会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熟悉制备原理和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Cl3具有强氧化性,使血液中的蛋白质被氧化凝固止血 | |
B. | FeCl3与血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质而止血 | |
C. | FeCl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沉积于划破处止血 | |
D. | FeCl3是电解质,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很快疑结而止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L水中含有1mol硫酸 | B. | 1L溶液中含有1molH+ | ||
C. | 将98gH2SO4溶于1L水所配制的溶液 | D. | 指1L硫酸溶液中含有1molH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O和SO2 | B. | HCl和KCl | C. | Na2O2和 H2O2 | D. | NH4F和NaF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c(Na+)>c(CO32-)+c(HCO3-)+c(OH-) | B. | c(H+)+2c(H2CO3)+c(HCO3-)=c(OH-) | ||
C. | c(Na+)=c(CO32-)+c(HCO3-)+c(H2CO3) | D. | c(Na+)>c(CO32-)>c(OH-)>c(HCO3-)>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