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并用激光笔照射溶液变红褐色,出现
丁达尔效应
产生了 Fe(OH)3胶体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氧化性:Fe3+>I2
C将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产生了乙烯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溶液红色逐渐褪去BaCl2溶液呈酸性
A.AB.BC.CD.D

分析 A.该方法获得的为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B.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碘单质,证明铁离子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
C.挥发出的乙醇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了检验结果;
D.氯化钡呈中性,溶液褪色原因是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了碳酸钡,溶液碱性减弱.

解答 解:A.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溶液变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碘单质,则氧化性:Fe3+>I2,故B正确;
C.将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中含有乙醇,乙醇能够是酸性KMnO4溶液,所以溶液褪色无法证明生成了乙烯,故C错误;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之至消失,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导致溶液红色褪去,而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涉及胶体制备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原理、气体检验等知识,明确氧化性强弱比较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影响,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向某NaOH溶液中投入一块Al箔,先无明显现象,随后逐渐产生气泡,则产生气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实验室常用还原性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来研究Fe的还原性,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g) $\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3)Fe(OH)2制备时,采用的方法是“长滴管、液面下”的实验操作,但在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当,依旧会出现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直至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写出白色沉淀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4)实验时制备Al(OH)3时,常用可溶性铝盐(如Al2(SO43与氨水反应进行制备.某课外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了过量NaOH溶液,最终并没有制出白色沉淀Al(OH)3,则该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生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向分别含1molNaOH和1mol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amol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a=l.0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BaCO3↓+H2O
B.当a=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3OH-+2CO2═BaCO3↓+HCO3-+H2O
C.当a=2.5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
D.当a=1.75时,溶液中HCO3-与C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选项中,利用相关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实验器材相应实验
A试管、铁架台、导管、酒精灯乙酸乙酯的制备
B锥形瓶、漏斗、双孔塞、导管、带余烬的木条、药匙检验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天平配制 500mL1.00mol/LNaCl溶液
D三脚架、坩埚、酒精灯、坩埚钳钠在空气中燃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W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X)>r(Y)>r(Z)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C.W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
D.WX2与ZY2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明矾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4•Al2(SO43•2Al2O3•6H2O,此外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Al2(SO43+3S $\frac{\underline{\;高温\;}}{\;}$ 2Al2O3+9SO2↑,其中氧化剂是Al2(SO43,若生成氧化铝0.5mol,则转移电子数目为3.
(2)“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3)“炉气”、“废渣”中的主要物质分别是SO2、Fe2O3
(4)“调节pH”后过滤、洗涤Al(OH)3沉淀,证明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流出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
(5)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6HCl=Al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Na2O2是强氧化剂,也是航天航空、水下作业的供氧剂.
(1)Na2O2作供氧剂时,主要与人呼出的CO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航空和水下作业有时也会产生污染性气体,某学习小组欲探究Na2o2能否完全吸收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性气体,设计了如下装置(未画完):

【资料信息】①酸性条件下,NO和NO2都能与MnO4-(H+)反应生成NO3-和Mn2+
②稀硝酸与Cu反应缓慢   ③2NO+Na2O2=2NaNO2
请在答题卷方框内补充完整装置示意图,并做必要标注.补充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污染气体是否完全被Na2O2吸收,同时可防止污染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3)该学习小组中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完成表中空格(乙和丙同学对装置和试剂上进行了优化):
实验学生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滴入浓硝酸前,需先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浓硝酸后关闭活塞.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
去掉装置B,直接将A、C装置相连.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浓硝酸后关闭活塞.与甲同学现象相似,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2
在乙同学装置的基础上,将A装置中浓硝酸换成浓硫酸,并进行加热,(或将分液漏斗中的试剂换为浓硫酸,将铜换为亚硫酸钠粉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试剂后关闭活塞.与甲同学现象相似,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2
写出乙同学实验中D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NO2+Na2O2=2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以甲苯和酯E为原料合成功能高分子M的路线如图:

(1)反应①是将甲苯和浓硫酸、浓硝酸(填物质名称)混合加热制得B.
(2)反应②中C的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反应中有二卤代、三卤代产物的生成.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_{△}^{H_{2}O}$+NaCl.
(4)G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反应⑤的反应条件是酸作催化剂、加热.
(5)已知:
设计一条以乙醇为原料制备酯E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达方式为:A$→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B$→_{反应条件}^{反应试剂}$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Cl-、SO42-、SO32-、HCO3-、Na+、Mg2+、Fe3+,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为了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某同学取100mL上述溶液X,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A可能是CO2或SO2
B.溶液X中一定存在SO42-、HCO3-、Na+、Mg2+
C.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Fe3+和Mg2+,可能存在Na+
D.分别在溶液1和溶液2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