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并用激光笔照射 | 溶液变红褐色,出现 丁达尔效应 | 产生了 Fe(OH)3胶体 |
B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 | 氧化性:Fe3+>I2 |
C | 将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产生了乙烯 |
D |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 |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 BaCl2溶液呈酸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该方法获得的为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B.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碘单质,证明铁离子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
C.挥发出的乙醇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了检验结果;
D.氯化钡呈中性,溶液褪色原因是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了碳酸钡,溶液碱性减弱.
解答 解:A.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溶液变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碘单质,则氧化性:Fe3+>I2,故B正确;
C.将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中含有乙醇,乙醇能够是酸性KMnO4溶液,所以溶液褪色无法证明生成了乙烯,故C错误;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之至消失,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导致溶液红色褪去,而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涉及胶体制备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原理、气体检验等知识,明确氧化性强弱比较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影响,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a=l.0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BaCO3↓+H2O | |
B. | 当a=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3OH-+2CO2═BaCO3↓+HCO3-+H2O | |
C. | 当a=2.5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 | |
D. | 当a=1.75时,溶液中HCO3-与C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器材 | 相应实验 |
A | 试管、铁架台、导管、酒精灯 | 乙酸乙酯的制备 |
B | 锥形瓶、漏斗、双孔塞、导管、带余烬的木条、药匙 | 检验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C | 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天平 | 配制 500mL1.00mol/LNaCl溶液 |
D | 三脚架、坩埚、酒精灯、坩埚钳 | 钠在空气中燃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X)>r(Y)>r(Z) | |
B. |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 |
C. | W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 | |
D. | WX2与ZY2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学生 | 实验操作 | 现象与结论 |
甲 | 滴入浓硝酸前,需先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浓硝酸后关闭活塞.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 |
乙 | 去掉装置B,直接将A、C装置相连.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浓硝酸后关闭活塞. | 与甲同学现象相似,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2 |
丙 | 在乙同学装置的基础上,将A装置中浓硝酸换成浓硫酸,并进行加热,(或将分液漏斗中的试剂换为浓硫酸,将铜换为亚硫酸钠粉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试剂后关闭活塞. | 与甲同学现象相似,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气体A可能是CO2或SO2 | |
B. | 溶液X中一定存在SO42-、HCO3-、Na+、Mg2+ | |
C. | 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Fe3+和Mg2+,可能存在Na+ | |
D. | 分别在溶液1和溶液2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