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判断 |
A |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 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绿 | Ⅰ对;Ⅱ对;无 |
B |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铜制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 Ⅰ对;Ⅱ对;有 |
C | 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氨气,有深蓝色沉淀产生,过滤后灼烧滤渣,最后变成黑色固体 | 把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 Ⅰ对;Ⅱ对;有 |
D |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物理变化 |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 Ⅰ错;Ⅱ对;无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
B.图2中,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
C.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
D.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锗(Ge)是第四周期第 ⅣA 元素,处于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 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 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2 mol·L-1的硫酸溶液5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a g该混合物在足量H2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A.1.6a g B.(a-1.6) g
C.(a-3.2) g D.1.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铁的氧化物有多种用途。请解答下面有关问题:
(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是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写出由Fe2O3制得单质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某赤铁矿除了含Fe2O3之外,还含有少量的SiO2和Al2O3。将试样溶于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2O3。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2O3可以与铝粉组成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或定向爆破。某同学猜测,该反应所得熔融物中含有Fe2O3。他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试样,加入足量稀盐酸,然后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证明含有Fe2O3。否则,不含有Fe2O3。你认为该方案合理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1)电解精炼银时,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滤渣A与稀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变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__________;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需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CuO+____Al2O3____CuAlO2+________↑。
(4)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5%,理论上5.0 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________ mol CuAlO2,至少需要 1.0 mol·L-1的Al2(SO4)3溶液________ L。
(5)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是________、过滤、洗涤和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苏丹红是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其中“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苏丹红4号”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属于芳香烃衍生物
C.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D.属于甲苯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Ar(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