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硒(Se)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以铜阳极泥(主要成分为Ag2Se、Cu2Se和银、金、铂等)为原料制备纯硒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Ksp(Ag2SO4)=1.4×10-5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所加的硫酸浓度最好为d.
a.10%          b.50%           c.70%            d.98%
(2)加硫酸焙烧过程中Cu2Se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Se+6H2SO4(浓)$\frac{\underline{\;\;△\;\;}}{\;}$2CuSO4+SeO2↑+4SO2↑+6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u2Se.
(3)“炉渣”加水浸出的过程中炉渣需粉碎,且加入温水进行浸泡,目的是加快浸出速率,“浸渣”中含有的金属成分是Au、Pt,若“浸出液”中c(Ag+)=3.0×10-2mol•L-1,则溶液中c(SO42-)最大为1.6×10-2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
(5)+4价Se的氧化性强于+4价S的氧化性,SeO2、SO2混合气体用水吸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2SO2+2H2O=2H2SO4+Se↓.
(6)操作Ⅰ所得粗硒中含有Ni、Fe、Cu等杂质,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进行提纯,获得纯硒.真空蒸馏的挥发物中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蒸馏操作中控制的最佳温度是C.
a.455℃b.462℃c.475℃d.515℃

分析 以铜阳极泥(主要成分为Ag2Se、Cu2Se和银、金、铂等)加入硫酸焙烧,得到SeO2、SO2,浓硫酸起氧化剂作用,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CuSO4与水,Ag也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Ag2SO4,滤渣再进行水浸,浸出液中含有CuSO4、Ag2SO4,浸渣中含有Au、Pt.+4价Se的氧化性强于+4价S的氧化性,SeO2、SO2混合气体用水吸收得到H2SO4、Se,过滤分离,滤液中含有硫酸,经过净化除杂得到Se.
(1)“加硫酸并焙烧”时的硫酸起氧化剂作用,用选用浓硫酸;
(2)“加硫酸并焙烧”过程中Cu2Se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SeO2、SO2与水,Cu2Se是还原剂;
(3)增大接触面积、提供温度可以加快浸出速率,“浸渣”中含有与浓硫酸不反应的Au、Pt,根据Ksp(Ag2S04)=c2(Ag+)×c(SO42-)=1.4×10-5计算“浸出液”中c(SO42-);
(4)操作I是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与液体;
(5)4价Se的氧化性强于+4价S的氧化性,SeO2、SO2混合气体用水吸收得到H2SO4、Se;
(6)选择真空蒸馏的挥发物中硒含量最大时的温度.

解答 解:(1)“加硫酸并焙烧”时S元素化合价降低,硫酸起氧化剂作用,用选用98%的浓硫酸,
故答案为:d;
(2)“加硫酸并焙烧”过程中Cu2Se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SeO2、SO2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u2Se+6H2SO4(浓)$\frac{\underline{\;\;△\;\;}}{\;}$2CuSO4+SeO2↑+4SO2↑+6H2O,反应中Cu、Se元素化合价升高,故Cu2Se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Cu2Se+6H2SO4(浓)$\frac{\underline{\;\;△\;\;}}{\;}$2CuSO4+SeO2↑+4SO2↑+6H2O;Cu2Se;
(3))“炉渣加水浸出”中的炉渣需粉碎,且加入温水进行浸泡,目的是加快浸出速率,““浸渣”中含有与浓硫酸不反应的Au、Pt,滤液中c(Ag+)=3.0×10-2mol/L,根据Ksp(Ag2S04)=c2(Ag+)×c(SO42-)=1.4×10-5,可知“浸出液”中c(SO42-)=$\frac{1.4×1{0}^{-5}}{(3.0×1{0}^{-2})^{2}}$mol/L=1.6×10-2moL/L,
故答案为:加快浸出速率;Au、Pt;1.6×10-2moL/L;
(4)操作I是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与液体,应采取过滤分离,
故答案为:过滤;
(5)4价Se的氧化性强于+4价S的氧化性,SeO2、SO2混合气体用水吸收得到H2SO4、Se,反应方程式为:SeO2+2SO2+2H2O=2H2SO4+Se↓,
故答案为:SeO2+2SO2+2H2O=2H2SO4+Se↓;
(6)由图可知,在475℃作用真空蒸馏的挥发物中硒含量最大,故最好选择475℃,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正比工艺流程,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涉及信息获取与迁移运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对操作与药品的分析评价、条件的选择控制、溶度积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据统计,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交通事故也频发;汽车在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8
B.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则转移电子为1mol
C.每生成1.6mol氮气,则有0.2molKNO3被氧化
D.NaN3属于硝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如如图所示流程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阳离子为Fe2+、H+B.样品中金属Fe的质量为2.14g
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gD.V=4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符号填空.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Na;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是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固体.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示:NH4HCO3═NH3↑+CO2↑+H2O)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操作①可选择坩埚仪器.
(2)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2+,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Cl2=BaCO3↓+2NaCl操作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不可以,改用Ba(NO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
(3)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铬铁矿是最难分解的矿石之一,加工前需将矿样充分粉碎.其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2O3,还含有SiO2、Al2O3等杂质,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NaFeO2+2H2O═NaOH+Fe(OH)3
请回答:
(1)煅烧前应将铬铁矿充分粉碎,其目的是增大表面积,提高反应速率,反应更充分.灼烧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操作方法.如在实验室中将铬铁矿和NaOH固体混合物灼烧,从以下各实验仪器中选择必要的有BCD.
A.陶瓷坩埚  B.铁坩埚  C.三脚架  D.泥三角
(2)煅烧过程中FeO•Cr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Cr2O3+7O2+20NaOH$\frac{\underline{\;高温\;}}{\;}$8Na2CrO4+4NaFeO2+10H2O.
(3)制备过程中杂质SiO2、Al2O3最终分别以(写化学式)H2SiO3、Al(OH)3的形式被除去.
(4)向黄色的滤液2中加稀硫酸,观察到溶液逐渐变为橙色.请结合化学平衡原理和必要的文字,对此过程给予合理解释由于2CrO42-+2H+Cr2O72-+H2O的存在,加稀硫酸增大了H+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CrO42-浓度减小,Cr2O72-浓度增大,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5)向Na2Cr2O7溶液加入KC1固体,获得K2Cr2O7晶体能庙橐作并衣次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一:实验室制备苯甲酸的反应装置图1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溶解性
甲苯92-94.9110.6难溶于水
苯甲酸122122.13249微溶于水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在三颈瓶中加入4mL甲苯和20mL稀硫酸,放入碎瓷片后,加热至沸腾,加入12.8g高锰酸钾,加热到甲苯层消失.将三颈瓶在冰水浴中冷却,分离出苯甲酸晶体.
(1)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2)分离苯甲酸选用的玻璃仪器是BCD(填标号)
A分液漏斗  B玻璃棒  C烧杯  D漏斗  E蒸馏烧瓶  F直形冷凝管
(3)分离出的苯甲酸晶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KMnO4、K2SO4、MnSO4,为进一步提纯,应采用的方法是重结晶.
实验二:实验室用装置Ⅰ制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A中装有浓氨水,C中盛有碱石灰;用装置Ⅱ验证氨的某些性质,D内放置催化剂(铂石棉),按气流方向①→②→③→④连接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仪器B中应加入的固体药品Na2O2(填化学式);
②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2)若用装置Ⅰ制取干燥的SO2气体,则: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
②此时仪器C中改为盛装P2O5的作用是干燥S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二氧化锰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有广泛应用.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矿,其主要成分是MnO2.1991年由Allen等人研究,用硫酸淋洗后使用不同的方法可制备纯净的MnO2,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中,试剂甲必须具有的性质是D(填序号).
A.碱性              B.稳定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2)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电解硫酸锰溶液制二氧化锰,写出阳极反应式:Mn2+-2e-+2H2O═MnO2↓+4H+
步骤Ⅲ中,以KClO3为氧化剂,当生成0.050mol MnO2时,消耗0.10mol•L-1的NaClO3溶液200m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5Mn2++4H2O=5MnO2+Cl2↑+8H+
(3)用100mL 12.0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后,加热,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范围为V(Cl2)<6720mL.工业上可以用实验室制氯气的残余物质溶液吸收氯气,获得Mn2O3,Mn2O3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印染工业等领域.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2++Cl2+3H2O═Mn2O3+6H++2Cl-
(4)二氧化锰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下列是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双氧水分解实验方案;
实验20.0mL双氧水溶液浓度粉状MnO2温度待测数据
5%2.0g20℃
5%1.0g20℃
10%1.0g20℃
ω2.0g30℃
①实验Ⅱ和Ⅲ的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同,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②利用实验Ⅰ和Ⅳ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w=5%.本实验待测数据是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周期表中第ⅡA族元素都为金属元素.
(1)铍随为第ⅡA元素,但却与第ⅢA族铝元素性质更相近,如二者的氯化物都为共价化合物,都易形成共聚分子.

①在多聚氯化铍中,铍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杂化,AlCl3易于Cl-结合生成[AlCl4]的结构式为(若有配位键,用“→”表示),[AlCl4]的立体构型名称为正四面体形.
②在[AlCl4]中,铝原子价电子在杂化轨道中的排布图为,铍与铝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是Be与Al的电负性相近.
(2)镁与铝同为第三周期元素,设镁的电离能为I1、I2、I3…,铝的电离能为I1′、I2′、I3′…,下列关于镁和铝电离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I1<I2<I3<I4     B.I3+I2<I2+I1     C.I2-I1′<I2-I1      D.I2′>I2:I1′<I1
(3)碳酸盐的阳离子不同,热分解的温度不同,MgCO3、CaCO3、SrCO3、BaCO3的热稳定性有强到弱的顺序为BaCO3>SrCO3>CaCO3>MgCO3,其原因是碳酸盐分解的本质为CO32-生成CO2和O2-,O2-与金属阳离子结合的过程,而MgO晶格能最大最稳定,故MgCO3最易分解(或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越容易)
(4)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岩浆中MgSiO3、CaSiO3、SrSiO3、BaSiO3晶出的先后顺序为MgSiO3>CaSiO3>SrSiO3>BaSiO3
(5)镁晶体的堆积方式为ABA型,其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该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frac{\sqrt{2}π}{6}$(用含π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