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铝灰的回收利用方法很多,现用含有Al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l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稀H2SO4溶解Al2O3的离子方程式是6H++Al2O3=2Al3++3H2O.
(2)流程中加入的KMnO4也可用H2O2代替,若用H2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
(3)已知:浓度均为0.1mol/L的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
Al(OH)3Fe(OH)2Fe(OH)3
开始沉淀时3.46.31.5
完全沉淀时4.78.32.8
步骤③的目的是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并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若在该浓度下除去铁的化合物,调节pH的最大范围是2.8≤PH<3.4.
(4)已知Ksp[Fe(OH)3]=c(Fe3+)•c3(OH-)=4.0×10-38,常温下,当pH=2时,Fe3+开始沉淀的浓度为4.0×10-2mol/L.
(5)操作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3Mn2++2H2O=5MnO2↓+4H+.
(6)操作⑤“一系列操作”,下列仪器中用不到的是B(填序号).
A.蒸发皿     B.坩埚      C.玻璃棒     D.酒精灯   E.漏斗.

分析 铝灰水洗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SiO2,加入过量稀硫酸酸溶过滤,得到滤液中含有Al3+、Fe3+、Fe2+,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调节溶液PH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入MnSO4和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沉淀,过滤得到滤液中主要是铝离子,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铝晶体;
(1)Al2O3溶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2)过氧化氢酸性溶液中氧化硫酸亚铁为硫酸铁;
(3)步骤③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并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调节pH值的范围是沉淀铁离子不沉淀铝离子2.8≤PH<3.4;
(4)当pH=2时,c(OH-)=1×10-12mol/L,根据Ksp[Fe(OH)3]=c(Fe3+)•c3(OH-),可计算得Fe3+开始沉淀的浓度;
(5)操作④的作用是利用硫酸锰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沉淀除去;为了验证该操作所得固体中确实含有MnO2
(6)在操作⑤的“一系列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依据操作风分析所需仪器.

解答 解:铝灰水洗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SiO2,加入过量稀硫酸酸溶过滤,得到滤液中含有Al3+、Fe3+、Fe2+,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调节溶液PH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入MnSO4和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沉淀,过滤得到滤液中主要是铝离子,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铝晶体;
(1)Al2O3溶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Al2O3=2Al3++3H2O,故答案为:6H++Al2O3=2Al3++3H2O;
(2)过氧化氢酸性溶液中氧化硫酸亚铁为硫酸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故答案为: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
(3)步骤③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并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调节pH值的范围是沉淀铁离子不沉淀铝离子2.8≤PH<3.4;
故答案为: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并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2.8≤PH<3.4;
(4)当pH=2时,c(OH-)=1×10-12mol/L,根据Ksp[Fe(OH)3]=c(Fe3+)•c3(OH-)可知,c(Fe3+)=$\frac{Ksp[Fe(OH)_{3}]}{{c}^{3}(O{H}^{-})}$=$\frac{4.0×1{0}^{-38}}{(1×1{0}^{-12})^{3}}$=4.0×10-2mol/L,
故答案为:4.0×10-2mol/L;
(5)2MnO4-+3Mn2++2H2O=5MnO2↓+4H+.
(6)在操作⑤的“一系列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依据操作分析所需仪器为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漏斗,坩埚是给固体加热 的仪器,不需要坩埚;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化合物的性质,离子方程式书写,溶度积常数的应用及其实验仪器的选择,分析流程掌握物质选择和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常温下,向100mL 0.01mol/L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 M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中所示曲线(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A溶液的pH>7B.K点时加水稀释溶液,c(H+)减小
C.在N点,c(A-)=c(M+)+c(MOH)D.在K点,c(M+)>c(A-)>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钠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其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内电路中的Na+的从B向A移动
B.充电时,电极A接电源的正极
C.充电时,总反应为2Na+xS=Na2Sx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xS+2e-=Sx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机香料的分子式为C13H18O2,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R-CH═CH2$→_{②H_{2}O_{2}/OH-}^{①B_{2}H_{6}}$R-CH2CH2OH

通过质谱法测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它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3;D分子中含有支链;E能发生银镜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1mol E与2mol H2可以发生反应生成F,且F分子中含有苯环但无甲基.请回答:
(1)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C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O.
(3)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发生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NH32]++2OH-$\stackrel{△}{→}$+2Ag↓+3NH3+NN4++H2O.
(4)符合下列条件: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按如图连接好各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B装置,片刻后可观察到F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A中制取气体时限用一种试剂,则该试剂是ad(填字母).
a.NH4HCO3   B.NH4Clc.Ca(OH)2  D.浓氨水
(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C处加热片刻后撤去酒精灯,铂丝仍保持红热,原因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若进入F装置的物质成分和质量一定,向F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d(填字母)可使铜片溶解的质量增多.
a.Na2CO3  B.NaClc.CuSO4  D.H2SO4
(5)待实验结束后,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 1.0mol•L-1的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则实验前B中原有Na2O2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6)从安全与环保角度考虑,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明显缺陷,并提出修改建议:在装置E、F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在装置F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图1:验证苯中是否有碳碳双键
B.图2: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C.图3: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D.图4:验证酸性CH3COOH>H2CO3>C6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烃X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完全燃烧时1molX需要消耗9molO2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与H2O.若其结构中含有两个-CH3,则该物质的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多有(  )
A.6种B.5种C.4种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HCl电子式:H:ClB.S原子结构示意图:
C.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8}$OD.CO2结构式:O═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对分子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B.由于乳酸()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导致该物质存在互为镜像的两个手性异构体
C.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由右图可知酸性:H3PO4>HClO,因为H3PO4分子中有1个非羟基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