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计指针

偏转方向

1

Mg Al

稀盐酸

偏向Al

2

Al 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 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Mg Al

NaOH溶液

偏向Mg

5

Al Zn

浓硝酸

偏向Al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  

(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铝电极  . 石墨电极 电池总反应:  

(3)实验4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  ,为什么?  

(4)实验5中,负极反应为 


考点:

探究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金属做负极;

(2)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一般做负极,非金属电极为正极,据此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极总反应;

(3)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是金属铝,为原电池的负极;

(4)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锌为负极,负极锌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

解答:

解:(1)实验1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金属镁和稀盐酸之间,失电子的是金属镁,为负极金属,实验2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金属铝和稀盐酸之间,失电子的是金属铝,为负极金属,所以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不相同,

故答案为:不同;

(2)Al、石墨、盐酸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铝做负极,电极反应为:2Al﹣6e→2Al3+;石墨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6H++6e→3H2↑,电解总反应为:2Al+6H+=2Al3++3H2↑,

故答案为:2Al﹣6e→2Al3+;6H++6e→3H2↑;2Al+6H+=2Al3++3H2↑;

(3)实验4中,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可以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是金属铝,为原电池的负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即为电池的总反应,故答案为:负极;因为Al能和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

(4)实验5中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Zn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Zn作负极,Al作正极,负极锌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负极反应为:Zn﹣2e=Zn2+

故答案为:Zn﹣2e=Zn2+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发生的原电池反应及正负极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来分析正负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测定结果偏高,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滴定时,装NaOH溶液的锥形瓶未用NaOH溶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用标准盐酸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以仰视的姿势读取了酸式滴定管的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①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②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③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④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⑤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⑥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2)上述②操作的目的是  

(3)实验中用左手控制  (填仪器及部位),眼睛注视  ,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下列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不变”)

(4)上述①操作之前,如先用蒸馏水洗锥形瓶  

(5)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  

(6)若称取一定量的KOH固体(含少量NaOH)配制标准溶液并用来滴定上述盐酸,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  )

①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 

②滴有石蕊试液的NH4Cl溶液 

③滴有石蕊试液的硫酸 

④滴有酚酞试液的氨水 

⑤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 

⑥滴有酚酞试液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⑦滴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 

⑧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A.

①④⑥

B.

④⑥

C.

③⑤⑦⑧

D.

②④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

a=b

 

B.

混合溶液的pH=7

 

C.

混合溶液中,c(H+)= mol•L﹣1

 

D.

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果类似于水的离子积Kw,溶液中c(Ag+)和c(Cl)的乘积是一个常数:c(Ag+)•c(Cl)=1.0×10﹣10,当溶液中c(Ag+)•c(Cl)大于1.0×10﹣10时,才可能产生AgCl沉淀.现向50mL 0.018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 0.02mol•L﹣1的盐酸,生成了沉淀.求:

(1)沉淀生成后溶液中c(Ag+)是多少?

(2)沉淀生成后溶液的pH是多少?

(3)如果向沉淀生成后的溶液中再加入50mL 0.001mol•L﹣1的盐酸,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为:KW(B)>KW(A)>KW(C)>KW(D)

B.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可以从C点到D点

C.B点对应的温度下,pH=4的硫酸与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7

D.升高温度可实现由C点到D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区分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静置片刻出现分层现象的是Fe(OH)3胶体

    B. 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为1~100nm的是Fe(OH)3胶体

    C. 用光束照射,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Fe(OH)3胶体

    D. 看颜色,有色的是Fe(OH)3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卤代烃在NaOH存在下水解生成的有机物都是醇

 

B.

所有的一元醇都能被氧化为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或酮

 

C.

 与 互为同系物

 

D.

分子式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