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三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反应的类型:A→B:催化氧化,A→C:消去,A→D:酯化.
(2)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3)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 (1)A中醇羟基被催化氧化生成B中醛基;A中醇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中碳碳双键;A中醇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中酯基;
(2)C中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3)A中醇羟基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中醛基.

解答 解:(1)A中醇羟基被催化氧化生成B中醛基;A中醇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中碳碳双键;A中醇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中酯基,所以反应的类型:A→B、A→C、A→D分别是催化氧化、消去、酯化,故答案为:催化氧化;消去;酯化;
(2)高聚物为C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则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3)A中醇羟基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中醛基,该反应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及反应条件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官能团结构及其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实验的结论或解释都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设计或操作观察或记录结论或解释
A将某有机物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有机物一定含不饱和键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向某淡黄色试液X中滴加少许NaOH溶液试液X中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试液X中一定含有FeCl3
D向装有少许无水硫酸铜的试管中加入乙醇固体由白变蓝该乙醇中一定含有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75%乙醇、四氯化碳、稀盐酸。

(1)欲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Fe3+、SO42-,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只填化学式)。

(2)如何检验SO42-是否沉淀完全_____________。

(3)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填名称)。

(4)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使用该试剂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减少晶体的损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于丙醛CH3-CH2CHO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使溴水褪色B.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C.与足量的氢气反应生成1-丙醇D.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铜、镓、硒、硅等元素的化合物是生产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请回答:
(1)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已知高温下CuO→Cu2O+O2,从铜原子价层电子结构(3d和4s轨道上应填充的电子数)变化角度来看,能生成Cu2O的原因是Cu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 94s0,Cu2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后者处于稳定的全充满状态而前者不是.
(2)硒、硅均能与氢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则它们形成的组成最简单的氢化物中,分子构型分别为V形、正四面体,若“Si-H”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Se>Si(填“>”、“<”).
(3)SeO2常温下白色晶体,熔点为340~350℃,315℃时升华,则SeO2固体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若SeO2类似于SO2是V型分子,则Se原子外层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
(4)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数),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生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BF3•NH3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
(5)金刚砂(SiC)的硬度为9.5,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金刚砂晶体类型为原子晶体,在SiC中,每个C原子周围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12个;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金刚砂的密度表达式为$\frac{4×40}{(a×1{0}^{-10})^{3}×6.02×1{0}^{23}}$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若使用催化剂,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
B.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H=+285.8kJ/mol
C.反应2Mg+CO2=2MgO+C△H<0从熵变角度看,不可自发进行
D.在密闭容器中,2HI(g)?H2(g)+I2(g)△H=+14.9kJ/mol,若投入NA个HI分子,反应平衡时,吸热7.45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常温下,向10mL 0.1mol•L-1的HR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1的氨水,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点溶液pH=5,此时酸碱恰好中和
B.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
C.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
D.b~c任意点溶液均有c(H+)•c(OH-)=KW=1.0×1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B.由乙醇制乙烯
C.由丙烯与溴制1,2-二溴丙烷D.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SO42-、Cl-B.Mg2+、K+、Cl-、NO3-
C.H+、K+、CO32-、NO3-D.Ag+、Ca2+、Cl-、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