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上述元素的单质中金属性最强的是钠(填名称).
(2)D的氢化物与G的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CH4(填化学式)
(3)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其电子式为;该物质溶于水后的溶液呈碱性(填“酸”、“碱”或“中”).
(5)已知H2-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质量数Z=34;
(6)请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F2的过程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氢、B为He、C为Na、D为碳、E为氮、F为氧、G为Si、H为硫、I为Cl.
(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
(2)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3)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为NH3,氨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呈碱性;
(5)S2-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中子数为18,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6)CO2属于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左侧为原子电子式,右侧为相应物质电子式,中间用→连接.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氢、B为He、C为Na、D为碳、E为氮、F为氧、G为Si、H为硫、I为Cl.
(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上述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故答案为:钠;
(2)非金属性C>Si,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CH4>SiH4,故答案为:CH4
(3)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为NH3,电子式为,氨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碱;
(5)S2-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中子数为18,则质量数Z=16+18=34,故答案为:34;
(6)CO2属于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应用,比较基础,注意理解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物质或化学键的形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叫做反应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为许多种,如标准燃烧热和中和反应反应热等.
(1)下列△H表示物质标准燃烧热的是△H4;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是△H5.(填“△H1”、“△H2”、“△H3”等)
A.2H2(g)+O2(g)═2H2O(l)△H1B.C(s)+$\frac{1}{2}$O2(g)═CO(g)△H2=-Q1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H3D.C(s)+O2(g)═CO2(g)△H4=-Q2kJ•mol-1
E.NaOH(aq)+HCl(aq)═NaCl(aq)+H2O(l)△H5
(2)2.00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99.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C2H2(g)+5O2=4CO2(g)+2H2O(l)△H2=-2589.6kJ•mol-1
(3)根据题(1)中B、D判断1molCO(g)完全燃烧的△H=(Q1-Q2)kJ•mol-1
(4)反应E的△H6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实验中直接测定的数据是温度;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要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
(1)写出制取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3Mg+N2$\frac{\underline{\;\;△\;\;}}{\;}$Mg3N2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j)→(  )(  )→(  )(  )→(  )(  )→(  )(  )→(m)
(3)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
装置目的
  
  
  
  
(4)通气后,先点燃F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5)设计实验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BaSO4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的方程式为BaSO4(s)?Ba2+(aq)+SO42-(a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科学家们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细胞的组成和元素周期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约占人体总质量99.97%的11种大量元素全部位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余0.03%是由十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组成的.现有a~g7种短周期元素,是除氧、硫、钾、钙外的其他大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的原子间反应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下列中的B,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共价键的是下列中的C.
A.c和f B.b和gC.d和gD.c和e
(2)下列由a~g形成的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CD
A.ea3B.agC.fg3D.dg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就会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白纸上滴加浓硫酸后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O.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固态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④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常见金属.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Cu2+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Cu2++Cu.大多数+1价的铜的化合物是难溶物,如Cu2O、CuH等.
(1)CuH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
(2)目前制备纳米级Cu2O的一种方法:在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滴入N2H4•H2O水溶液,充分反应后即可得到Cu2O,同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制备过程中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H)2+N2H4•H2O═2Cu2O+N2↑+7H2O.
(3)一定条件下,在CuSO4中加入NH4H反应生成氢化亚铜(CuH).
①CuH在过量稀硫酸中有H2生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H+2H+=Cu+Cu2++H2↑.
②将CuH溶解在足量稀硫酸中,当产生6.72L H2(标准状况下)时,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五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零,C、D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与D元素同主族;E的单质为淡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
(1)请写出元素符号:AH,BC,CN,DO,ES.
(2)A的单质和C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向X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3)由A和D两元素可组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2:1的两种常见化合物.试写出原子个数比为1:1的该化合物的电子式;试用电子式表示原子个数比为2:1的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