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现在实验室模拟该反应并进行分析.如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焓变△H<0,△S<0 (填“>”、“<”或“=”).
②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K2(填“>”、“<”或“=”).

分析 根据先拐先平原则,由图1可知,温度T1<T2,平衡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据此判断反应热,K1与K2关系.

解答 解:①根据先拐先平原则,由图1可知,温度T1<T2,平衡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少,所以△S<0,故答案为:<;<;
②平衡时,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K1>K2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为综合题,涉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和反应热大小判断和平衡常数的判断,注重高考常考考点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2-甲基-4-乙基庚烷:CH3CH(CH3)CH2CH(CH3CH2)CH2CH2CH3
(2)2,5-二甲基-3-己炔:CH3CH(CH3)C≡CCH(CH32
(3)1,4-戊二烯:CH2=CHCH2CH=CH2
(4)2-甲基-1-丁醇:CH2OHCH(CH3)CH2CH3
(5)苯乙烯:C6H5CH=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CO、H2、HCHO(甲醛)三种混合气体12g,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后,将生成的产物全部通入过量的Na2O2,充分吸收后,固体增加的质量是(  )
A.14.2 gB.16.7 gC.12.6gD.1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联合使用,用膜技术电解硫酸钠溶液以制取氢氧化钠和硫酸,其构造如图.

图中a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则
(1)X、Y分别是H2、O2
(2)C、E入口分别加入含有少量NaOH 和H2SO4水溶液,其目的是增大溶液导电性
(3)装置乙中电极反应为 FO2+2H2O+4e-=4OH- G2H2+4OH--4e-=4H2O生产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铅的冶炼、加工同样会使水体中重金属铅的含量增大造成严重污染.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3-、Pb(OH)42-.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往含Pb2+的溶液中滴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除H+、Na+外还有Pb2+、Pb(OH)+,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2OH-═Pb(OH)2↓.
(2)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实验结果如下表:
离子Pb2+Ca2+Fe3+Mn2+Cl-
处理前浓度/(mg•L-10.10029.80.1200.08751.9
处理后浓度/(mg•L-10.00422.60.0400.05349.8
上表中除Pb2+外,该脱铅剂对其他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Fe3+
(3)如果该脱铅剂(用EH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EH(s)+Pb2+?E2Pb(s)+2H+.则脱铅的最合适pH 范围为B(填字母).
A.4~5B.6~7C.9~10D.1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黄色固体单质,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实验室可用某无色液体与一种黑色固体共热产生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B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H2O,当该反应中有0.2mole-转移时,理论上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L.
(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将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后将变成物质D,现在有D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10g,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剩余固体质量为9.38g,D的质量分数为83.2%.
(3)若A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化合物,C为红棕色气体.则工业上合成A的反应方程为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请用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上述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He
(2)由A、C、D形成的ACD分子中,σ键个数:π键个数=1:1.
(3)元素M的化合物(MO2Cl2)在有机合成中可作氧化剂或氯化剂,能与许多有机物反应.已知MO2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MO2Cl2是非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能够说明K、J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H2S比SiH4稳定
(5)能验证H、I两种元素金属性的强弱的实验方法是(b)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6)A、G、E、L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7)元素B和E能形成两种常见氧化物甲(B2E)和乙(B2E2
①将等物质的量的甲和乙分别放入等量且足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则a、b的关系是:a=b (填<、>或=)
②在元素N的低价硫酸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化合物乙,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溶液变黄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3Na2O2+3H2O=4Fe(OH)3↓+2Fe3++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自然科学史中很多发现和发明都是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来的.现有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它与过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得到下列三种化合物:CH3COCH3,CH3COCH2CH2COOH,CH3COOH.若化合物B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A、B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相同,则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正确的是(  )
A.CH3CH=C(CH3)-(CH22-C(CH3)=CHCH3B.( CH32C=CH-(CH22-C(CH3)=CHCH3
C.( CH32C=C(CH3)-(CH22-CH=CHCH3D.( CH32C=CH-(CH22-CH=C(CH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15.68L(标准状况)的氯气通入70℃、5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氯气发生了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其氧化产物分别为次氯酸钠和氯酸钠.若取此溶液25.00mL.稀释到250.0mL.再量取此稀溶液25.00mL用醋酸酸化后,加入过量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此时只有次氯酸钠氧化碘化钾.用浓度为0.2000mol•L-1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生成的碘:
I2+2S2O32-═2I-+S4O62-,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5.00mL时恰好到达终点.将滴定后的溶液再用盐酸酸化至强酸性,此时氯酸钠亦能氧化碘化钾,生成的碘再用上述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到终点,需要硫代硫酸钠溶液30.00mL.
(1)计算氯气反应后的溶液中次氯酸钠和氯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1:2.
(2)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总化学方程式:7Cl2+14NaOH=2NaClO3+NaClO+11NaCl+7H2O
(3)若氢氧化钠溶液在通入氯气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计算通入氯气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