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已知 H+(aq)+OH-(aq)═H O(l)△H=-57.3kJ•mol-1,回答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1)用 0.1mol Ba(OH)2 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11.46kJ 的能量.
(2)如图所示装置中,能用金属仪器代替 A 仪器吗不能,原因是铜棒易导致热量的散失若分多次将碱溶液加入酸中,则最终测定及计算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 热量的散失;
(3)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热的△H 常常大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是实验过程中难免有热量散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分析 (1)根据H+(aq)+OH-(aq)═H2O(l)△H=-57.3kJ•mol-1可知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为57.3kJ,然后根据水的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求出热量;
(2)中和热测定中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散失,环形铜质搅拌棒会导致部分热量散失;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将碱溶液一次性加入酸中;
(3)若保温效果不好,有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将会偏大;
(4)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

解答 解:(1)由H+(aq)+OH-(aq)═H2O(l)△H=-57.3kJ•mol-1可知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为57.3kJ,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可得0.2molH2O,所以放出的热量为57.3kJ×0.2=11.46KJ,
故答案为:11.46;
(2)在测定中和热时,必须做好保温工作,环形铜质搅拌棒会导致较多的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若分多次将碱溶液加入酸中,导致热量散失,最终最终测定及计算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不能,铜棒易导致热量的散失;热量的散失;
(3)若保温效果不好,有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将会偏大,△H大于-57.3kJ•mol-1
故答案为:实验过程中难免有热量散失;
(4)NH3•H2O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分析,难度中等,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教学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出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B.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

D. 将O2和H2的混合物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西藏民族学院附中高二上月考二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

A.铝 B.铜 C.锡 D.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研究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设计如下反应:
I. 2NO2(g)+NaCl(g)?NaNO3(g)+ClNO(g)△H<0,化学平衡常数为k1
II.2NO(g)+Cl2(g)?2ClNO(g)△H<0化学平衡常数为k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NO2(g)+2NaCl(g)?2NaNO3(g)+2NO(g)+Cl2(g)的反应热△H=2△H1-△H2 (用△H1、△H2表示),化学平衡常数K=K=$\frac{{{k}_{1}}^{2}}{{k}_{2}}$(用k1、k2表示)
(2)若反应I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NO2(g)的转化率(NO2%)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3-t1时刻NO2(g)的转化率(NO2%)降低的原因是因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容器为绝热容器,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温度会升高,故再次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会降低.
(3)若反应II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D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n(ClNO)=n(NO)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V(NO)=V(ClNO)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II达到平衡,当NO哈CL2的比例不同时,对Cl2的比例不同时,对Cl2的转化率及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都有影响.设NO和Cl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x,平衡时Cl2的转化率为a,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为y,y=$\frac{2a}{x+1-a}$.(用a和x的代数式表示y)
(5)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含0.2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溶液B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c(NO2)和c(CH3COO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O3-)>c(NO2-)>c(CH3COO-).(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 a=1.7×10-5mol•L1).常温下,向溶液B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比值变化大的是abc.
a.$\frac{c(H)}{cOH}$        b.$\frac{c(OH)}{c(C{H}_{3}COO)}$  c.$\frac{c(Na)}{c(C{H}_{3}OO)}$    d.$\frac{c(C{H}_{3}OO)•c(H)}{c(C{H}_{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A、B、C、D、E五种元素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A、C同主族,五种元素中只有C元素为金属元素,且C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活泼的元素;B元素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代数和为0;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K层与M层的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E位于第3周期ⅦA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Na>S>Cl>C>H
(3)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是
(4)能证明D与E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H2S+Cl2=2HCl+S↓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A与E形成的化合物
C与D形成的化合物
(6)元素E的单质有毒,可用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7)元素F与C同周期,F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在周期数等于族序数,F单质能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是(  )
A.化学家哈伯用催化法合成氨后,就能生产硝酸铵
B.化学家合成碳纳米管,用作分子导线和超小型电子器件
C.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D.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成了炸药,并用于工业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l)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
②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2)由Zn一Cu一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的质量减少了6.5g.回答下列问题:溶液中的H+移向正极(填“正极”或“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Zn-2e-=Zn2+,标准状况下生成2.24L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同学对铁的氧化物产生浓厚兴趣,查阅资料后得到以下信息:
在空气中把铁灼烧至500℃就形成Fe3O4;温度再升高,可形成Fe2O3;在更高的温度下加热Fe2O3(约1 400℃)时,可失去氧,又得到Fe3O4.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O、Fe2O3和Fe3O4均为黑色固体
B.反应②③互为可逆反应
C.热稳定性顺序为:FeO>Fe2O3>Fe3O4
D.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复杂,若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则化学式可写为FeO•Fe2O3,若视四氧化三铁为一种盐其化学式可写为Fe(FeO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2molSO2与2molO2充分反应,最终的气体分子数为3NA
C.将1mol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数目为NA
D.已知C2H4(g)+H2(g)=C2H6(g)△H=-137.0kJ/mol,乙烯与H2加成时放出68.5kJ热量,则 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碳碳双键的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