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①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
②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内容: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1)该过程涉及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3)C中反应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CO2═BaCO3↓+H2O.
(4)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a、c(填标号).
a.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b.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c.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5)实验中准确称取10.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C中产生沉淀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
(6)有人认为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也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分析 Ⅰ.(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
Ⅱ.(2)实验通过C装置生成的碳酸钡的质量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与水.
(4)a、滴加盐酸过快CO2,CO2不能完全被吸收,排出装置C;
b、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
c、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防止影响碳酸钡质量的测定;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可以吸收CO2中的HCl,又生成二氧化碳,影响CO2
(5)BaCO3质量为3.94g,n(BaCO3)=0.0200mol,则n(CaCO3)=0.0200mol,质量为2.00g.
(6)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解答 解:Ⅰ.(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Ⅱ.(2)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小,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作用为: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
故答案为:CO2+Ba(OH)2═BaCO3↓+H2O.
(4)a、滴加盐酸过快CO2,CO2来不及被吸收,就排出装置C,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使二氧化碳吸收完全,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故a正确;
b、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不能提高提高测定准确度,故b错误;
c、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防止影响碳酸钡质量的测定,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故c正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可以吸收CO2中的HCl,生成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增加,影响CO2,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5)BaCO3质量为3.94g,则n(BaCO3)=$\frac{3.94g}{197g/mol}$=0.02mol,则n(CaCO3)=0.02mol,质量为0.02mol×100g/mol=2g,
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frac{2g}{10.00g}$×100%=20%.
故答案为:20%;
(6)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点评 本题考查对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的理解及评价、常用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物质组成的测定等,难度中等,是对所需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试样中被分析的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为0.08%,所运用的分析分析方法为(  )
A.常量组分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超痕量组分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l2 和水反应:Cl2+H2O?2H++Cl-+ClO-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SO42-+Ba2+═BaSO4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足量Cl2: Cl2+Fe2+═Fe3++2Cl-
D.碳酸氢钙溶液和少量的澄淸石灰水混合:HCO3-+Ca2++OH-═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O2->Na+;元素g与元素h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小关系HClO4>H2SO4(填化学式).
(3)上述八种元素中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NH4HCO3.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4)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5)元素x和元素d以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的化合物Q,元素x和元素z化合形成的化合物M,Q和M的电子总数相等.以M为燃料,Q为氧化剂,可作火箭推进剂,最终生成无毒的,且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2H2O2$\frac{\underline{\;点燃\;}}{\;}$N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常温时:溶液①为100mL 0.2mol/L NaClO溶液;溶液②为100mL pH=1HNO3溶液;溶液③为溶液①和溶液②混合溶液,测其pH=9.
回答问题:
(1)溶液①显碱性(填“酸”、“中”或“碱”).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O-+H2O?HClO+OH-
(2)溶液②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
c(H+)=1×10-13mol/L.
(3)溶液③中:
Ⅰ.c(ClO-)小于c(NO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c(ClO-)+c(HClO)=0.1 mol/L.
Ⅲ.Na+、ClO-、NO3-、OH-、H+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NO3-)>c(ClO-)>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298K时,用0.1mol/L的盐酸滴定20mL0.1mol/LNH3•H2O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98K时,0.1mol/LNH3•H2O溶液中NH3•H2O的电离度为1%,电离度=$\frac{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溶液中原来电解质的总分子数}$×10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NH3•H2O溶液的pH=12
B.b点混合溶液中:c(C1-)=c(NH4+)+c(NH3•H2O)
C.c点混合溶液中:c(H+)>[(NH3•H2O)]
D.d点混合溶液中:c(Cl-)>c(NH4+)>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
A.K2SB.MgF2C.MgSD.Na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蓝色
B.往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容器A左侧是可平行移动的活塞.向A中充入1molX和1molY,向B中充入2molX和2molY,起始时V(A)=V(B)=a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各自发生:X(g)+Y(g)?Z(g)+2W(g),
达到平衡时V(A)=1.2aL.试回答:
(1)A中X的转化率为40%.
(2)A、B中X转化率大小关系为A>B(填“>”、“<”、“=”)
(3)打开K,一段时间后又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体积为2.6a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4)在(3)达到平衡后,同时等幅升高A、B的温度,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增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理由是温度、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导致体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