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先关闭活塞a,加热至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反应停止,此时烧瓶中铜片仍有剩余.接着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烧瓶,铜片慢慢减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上述过程A装置中所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张老师认为整个装置设计有一点错误,你认为B(填“A”、“B”或“C”)部分有错误.
(3)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请写出一个体现其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
(4)装置C中所选用的溶液试剂一般是NaOH(填化学式).

分析 (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2)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采用向上排气法,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3)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则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例如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4)二氧化硫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解答 解:(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采用向上排气法,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B处错误;
故选:B;
(3)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方程式: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反应中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
故答案为: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
(4)二氧化硫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故答案为:NaOH.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浓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向FeCl3溶液中滴入下列试剂,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
A.H2SO4溶液B.AgNO3溶液C.NaOH溶液D.KSCN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难溶于水B.X的分子式为C11H14O2
C.组成为-C4H9的烃基有3种D.X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漂白粉B.硫酸、烧碱、小苏打
C.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g氧气与足量锂完全反应得到的电子数为2NA
B.在1L2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2NA
C.标准状态下,2.24LCO2与2.24LH2O中所含原子数均为0.3NA
D.标准状况下,11.2L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T、W、X、Y、Z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相关信息
TT元素可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
WW与T同周期,核外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XX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578kJ•mol,I2=1817kJ•mol-1,I3=2745kJ•mol-1,I4=11575kJ•mol-1
Y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固体,其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ZZ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   
(1)T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是非极性分子(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分子中存在2个σ 键.W的最简单氢化物容易液化,理由是分子间存在氢键.
(2)在25℃、101kpa下,已知13.5g的X固体单质在O2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Al(s)+3 O2(g)=2Al2O3(s)△H=-3352kJ/mol.
(3)基态Y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M,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9、电子数为6.Y、氧、W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F>O>S(用元素符号作答).
(4)已知Z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又知Z的密度为9.00g•cm3,则晶胞边长为$\root{3}{4.72×1{0}^{-23}}$cm(用含立方根的式子表示);ZYO4常作电镀液,其中YO42-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其中Y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Z的单质与人体分泌物中的盐酸以及空气反应可生成超氧酸:Z+HCl+O2═ZCl+HO2,HO2(超氧酸)不仅是一种弱酸而且也是一种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活性.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AD
A.O2是氧化剂
B.HO2是氧化产物
C.HO2在碱中能稳定存在
D.1molZ参加反应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I.(1)如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②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H20=Fe(OH)2↓+2NH4+和NH4HSO4或(NH42SO4
(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尾气吸收的是C.

Ⅱ.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图1).
(1)用图1装置制备NH3,并收集满三颈瓶后,关闭a,将吸有2mL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图2),该图中D点时喷泉最剧烈.
(2)从三颈瓶中最取25.OOmL氨水至锥形瓶中,加入甲基橙做指示剂;
用0.0500mol•L-1 HCl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色变为橙色,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图3.

(3)根据图3计算氨水的浓度为0.0450mol•L-1;当VBC1=17.5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H4+)>c(Cl-)>c(OH-)>c(H+).
(4)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B.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最常见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正丁醇在浓硫酸共热下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图1:

已知:正丁醇沸点118℃,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沸点340℃,酸性条件下,温度超过180℃时易发生分解.由邻苯二甲酸酐、正丁醇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①向三颈烧瓶内加入30g(0.2mol)邻苯二甲酸酐,22g(0.3mol)正丁醇以及少量浓硫酸.
②搅拌,升温至105℃,持续搅拌反应2小时,保温至反应结束.
③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出.通过工艺流程中的操作X,得到粗产品.
④粗产品用无水硫酸镁处理至澄清→取清液(粗酯)→圆底烧瓶→减压蒸馏,经过处理得到产品20.85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②中不断从分水器下部分离出产物水的目的是有利于反应向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向移动,提高产率.判断反应已结束的方法是分水器中的水位高度基本保持不变时(或者冷凝管中不再有液体滴下).
(2)上述实验可能生成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3、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等(填一种即可)
(3)操作X中,应先用5%Na2CO3溶液洗涤粗产品.纯碱溶液浓度不宜过高,更不能使用氢氧化钠;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产物有什么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stackrel{△}{→}$+2CH3CH2CH2CH2OH.
(4)操作X中,分离出产物的操作中必须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
(5)粗产品提纯流程中采用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沸点较高,高温蒸馏会造成其分解,减压可使其沸点降低.
(6)本实验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式量是278)的产率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0—9m~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纳米铜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铜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