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 | 甲 | 乙 | 丙 |
反应物投入量 | 1molN2,3molH2 | 2molNH3 | 4molNH3 |
NH3的浓度(mol•L-1) | c1 | c2 | c3 |
反应的能量变化 | 放出akJ | 吸收bkJ | 吸收ckJ |
体系压强(Pa) | p1 | p2 | p3 |
反应物转化率 | α1 | α2 | α3 |
分析 甲容器反应物投入1molN2、3molH2,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2molNH3,恒温且乙容器容积和甲容器相同,则甲容器与乙容器是等效平衡;
甲容器反应物投入1molN2、3molH2,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为2molN2、6molH2,是甲中的二倍,如果恒温且丙容器容积是甲容器2倍,则甲容器与丙容器也是等效平衡;所以丙所到达的平衡,可以看作在恒温且容积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到达平衡后,再压缩体积为与甲容器体积相等所到达的平衡;据此分析平衡移动.
解答 解:甲投入1molN2、3molH2,乙容器投入量2molNH3,恒温恒容条件下,甲容器与乙容器是等效平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含量、转化率等完全相等;
而甲容器投入1molN2、3molH2,丙容器加入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丙相当于加入2molN2、6molH2,丙中加入量是甲中的二倍,如果恒温且丙容器容积是甲容器2倍,则甲容器与丙容器为等效平衡,所以丙所到达的平衡,可以看作在恒温且容积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到达平衡后,再压缩体积为与甲容器体积相等所到达的平衡,由于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丙中氮气、氢气转化率大于甲和乙的,
(1)甲容器和乙容器是达到等效平衡状态,甲正向进行,乙逆向进行,则α1+α2=1,故答案为:1;
(2)甲投入1molN2、3molH2,乙中投入2molNH3,则甲与乙是完全等效的,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甲与乙的反应的能量变化之和为92.4kJ,故a+b=92.4,故答案为:92.4;
(3)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为2molN2、6molH2,是甲中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c3=2c1;丙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丙中氨气的浓度大于乙中氨气浓度的二倍,即c3>2c1,故答案为:<;
(4)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NH3,是乙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丙中压强为乙的二倍;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丙中压强减小,小于乙的2倍,即2p2>p3,故答案为:>;
(5)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NH3,是乙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转化率α1+α3=1;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向着正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减小,所以转化率α1+α3<1,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计算量较大,题目难度较大,关键是构建平衡建立的等效途径,试题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 |
B. | 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1 | |
C. | 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 |
D. | 反应②中当4.48L(标准状况)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6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 |
B. |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 |
C. | 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 |
D. | 稳定性:Na2O2>Na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如图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 | B. | 如图待镀铁制品与电源负极相连 | ||
C. | 如图电子由b极流向a极 | D. | 如图阴极反应式:Ix-+(x-1)e-=x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位于同一族 | |
B. | 两种简单离子不可能相差3个电子层 | |
C. | 同族的两元素之间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 |
D. | 若两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周期数一定相差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污染物 | 来源 | |
A | HCHO | 家具生产与使用、质量低劣的涂料的使用 |
B | NO和NO2 | 燃煤的使用、汽车尾气 |
C | 悬浮颗粒物 | 建筑施工、燃煤的使用 |
D | SO2 | 雷电时在空气中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