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分析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C.离子个数不符合物质的配比;
D.碳酸钙为沉淀,应保留化学式.

解答 解: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离子方程式:Cu2++Fe═Fe2++Cu,故A正确;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aCO3+2H+═H2O+CO2↑+Ca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及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mL 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g
B.最初20 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
D.镁和铝混合物投入硫酸中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第四周期过渡元素Fe、Ti可与C、H、N、O形成多种化合物.
(1)①H、C、N、O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C<N<O.
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因为HCHO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HCHO易溶于水
B.HCHO和CO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C.CO2晶体的熔点、沸点都比二氧化硅晶体的低
(2)F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①与Fe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应具备的结构特征是具有孤对电子.
②六氰合亚铁离子[Fe(CN)6]4-中不存在B(填字母序号).
A.共价键    B.非极性键C.配位键    D.σ键E.π键
③写出一种与 CN-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的分子式:N2
(3)S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eO32-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级能源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单质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利用(Recycl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定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xC(g)△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2
B.反应开始2min内,v(C)=0.05 mol•L-1•min-1
C.2min后,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D.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将锌片和铜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观察到的现象为: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发生偏转,
铜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路中转移了0.4mol电子,则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4.48L,两电极的总质量为47g.
(2)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①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②若将①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Cu-2e-=Cu2+,正极反应Fe3++e-=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B、C、N、O、Si、S是几种常见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其形成的各种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C、N、Si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Si.
(2)BF3与一定量的水可形成如图1晶体R.晶体R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包含ab(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阶键   c.范德华力   d.金属键
(3)乙二胺(H2N-CH2-CH2-NH2)与CuCl2溶液可形成配离子(结构如图2).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乙二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4)在25℃、101kpa下,NO2(g)与SO2(g)反应生成SO3(g)和NO(g),已知每生成1g SO3(g)放出热量0.52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O2(g)+SO2(g)=SO3(g)+NO(g)△H=-41.6KJ/mol.
(5)硼砂(Na2B4O7•10H2O)可用作清洁剂或杀虫剂,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会生成H3B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4O72-+2H++5H2O=4H3B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0.1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溶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减小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各组离子中,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共存,且在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
A.Na+、NO${\;}_{3}^{-}$、AlO${\;}_{2}^{-}$、SO${\;}_{4}^{2-}$B.Na+、Al3+、NO${\;}_{3}^{-}$、SO${\;}_{4}^{2-}$
C.K+、Cl-、AlO${\;}_{2}^{-}$、CO${\;}_{3}^{2-}$D.Na+、Mg2+、Cl-、HCO${\;}_{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