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常温常压下,7.1g Cl2与足量的Fe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 NA
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1L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

分析 A、标况下水为液体;
B、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氯气反应后变为-1价来分析;
C、通常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D、求出氯化镁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氯化镁中含2mol氯离子来分析.

解答 解:A、标况下水为液体,故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氯气反应后变为-1价,故0.1mol氯气和铁反应转移0.2NA个电子,故B错误;
C、通常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NA个二氧化碳分子即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22.4L,故C错误;
D、溶液中氯化镁的物质的量n=CV=0.5mol/L×1L=0.5mol,而1mol氯化镁中含2mol氯离子,故0.5mol氯化镁中含NA个氯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含有其中离子的硫酸盐溶液:K+、Mg2+、Al3+、NH4+、Fe2+、Fe3+、Cu2+,可以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一种试剂是(  )
A.KSCNB.氨水C.盐酸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线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尿中毒,可利用半透膜进行血液透析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4种B.6种C.8种D.10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按题给要求填空
(1)写出以乙炔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反应方程式(无机物不限)
①CH≡CH+HCl→CH2=CHCl.

(2)分子式为C6H12 的某烃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若分子式为C4H6的某烃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CH3C≡CCH3
(3)1分子某烷烃含有50个电子,该烷烃只能由一种结构的炔烃加氢得到,则该烷烃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CH33或CH3CH2CH(CH3)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合肥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已知C中盛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C中有少量气泡冒出,此气泡的成分是H2
(2)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便于控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和停止;
(3)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由于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中,其原因是当A中气体压强减小时,外界大气压不变,空气从E进入A,使A中压强平衡.
(4)反应结束后,不需要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从E管口向A中缓缓鼓入足量空气,将残留的二氧化硫赶入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被吸收.
(5)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试管A中所得溶液里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可选用的试剂为BD
A.NaOH溶液    B.铁氰化钾溶液     C.KSCN溶液和双氧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若用酸性高锰酸钾来测定溶液中Fe2+的浓度,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在酸(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若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是偏高(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反应: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氧气(填化学名称),被氧化的元素是N(填元素符号),氧化产物是NO(填化学式).
(2)若有1mol O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是4mol.
(3)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3+Cl2$\stackrel{光照}{→}$CH2Cl+HCl
B.2CH3CH2OH+O2$\stackrel{Cu}{→}$ 2CH3CHO+2H2O
C.ClCH2═CH2+NaOH$→_{△}^{水}$ HOCH2CH═CH2+NaCl
D.+HONO2$→_{△}^{浓硫酸}$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月考二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NO和CO。为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处理汽车尾气:

(1)2NO(g)+2CO(g)2CO2(g)+N2(g)△H=﹣746.5kJ•mol-1(条件为使用催化剂)

已知:2C(s)+O2(g)2CO(g)△H=﹣221.0kJ•mol-1

C(s)+O2(g)CO2(g)△H=﹣393.5kJ•mol-1

则N2(g)+O2(g)=2NO(g) △H = kJ•mol-1。

(2)T ℃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和CO,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10-4 mol/L

10.0

4.50

c1

1.50

1.00

1.00

c(CO)/10-3 mol/L

3.60

3.05

c2

2.75

2.70

2.70

则c2合理的数值为 (填字母标号)。

A.4.20 B.4.00 C.2.95 D.2.80

(3)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O(g)+C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CO

H2

i

650

2

4

2.4

1.6

5

ii

900

1

2

1.6

0.4

3

iii

900

a

b

c

d

t

若a=2,b=1,则c= ,达平衡时实验组ii中H2O(g)和实验组iii中CO的转化率的关系为αii(H2O) αiii(CO)(填“<”、“>”或“=”)。

(4)二甲醚是清洁能源,用CO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① 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

②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5)CO分析仪的传感器可测定汽车尾气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该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燃料电池,其中电解质是氧化钇(Y2O3)和氧化锆(ZrO2)晶体,能传导O2-。

①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 以上述电池为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成图2。若X、Y为石墨,a为2 L 0.1 mol/L KCl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取25 mL 上述电解后的溶液,滴加0.4 mol/L醋酸得到图3曲线(不考虑能量损失和气体溶于水,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根据图2计算,上述电解过程中消耗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