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已知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54×10-2,Ka2=1.02×10-7;H2CO3的电离常数Ka1=4.30×10-7,Ka2=5.60×10-11
(1)下列微粒可以大量共存的是BC(填选项字母).
A.CO32-、HSO3-B. HCO3-、HSO3-C. SO32-、HCO3-D. H2SO3、HCO3-
(2)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填序号).
A.c(Na+)=2c(SO32-)+c(HSO3-)         B.c(Na+)>c(HSO3-)>c(H+)>c(SO32-)>c(OH-
C.c(H2SO3)+c(H+)=c(SO32-)+c(OH-)    D.c(Na+)+c(H+)=2c(SO32-)+c(HSO3-)+c(OH-
(3)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SO32-、CO32-、HSO3-、HCO3-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SO32-)>c(CO32-)>c(HCO3-)>c(HSO3-).
(4)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H2SO3+HCO3-=HSO3-+CO2↑+H2O.
(5)最近雾霾天气肆虐我国大部分地区.其中SO2是造成空气的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钠碱循环法(吸收液为Na2SO3溶液)可除去SO2.吸收SO2的过程中,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处理,直至得到pH>8的吸收液再循环利用,电解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HSO3-+H2O-2e-=SO42-+3H+
②当电极上有1mol电子转移时阴极产物的质量为1g.
③已知:Ksp (BaSO4)=1.0×10-10,Ksp (BaSO3)=5.0×10-7.将部分被空气氧化的该溶液的pH调为10,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使SO42-沉淀完全[c(SO42-)≤1.0×10-5 mol•L-1],此时溶液中c (SO32-)≤0.05mol•L-1

分析 (1)根据Ka越大酸性越强,根据酸性较强的能与酸性较弱的酸根离子反应;
(2)在NaHSO3溶液中,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A.由物料守恒分析;
B.在NaHSO3溶液中,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C.根据质子守恒分析;
D.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3)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离子浓度越小,生成的酸式酸根离子的浓度越大;
(4)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亚硫酸氢根离子;
(5)①阳极上阴离子放电发生氧化反应;
②阴极上为阳离子H+得电子生成氢气;
(6)根据Ksp[BaSO4]=c(Ba2+)•c(SO42-),可计算出需要放热c(Ba2+),进而计算最大浓度c(SO32-),据此答题.

解答 解:(1)已知Ka越大酸性越强,酸性较强的能与酸性较弱的酸根离子反应,由于HCO3-的酸性小于HSO3-的酸性,所以HCO3-与SO32-不反应,即BC能共存,
故答案为:BC;
(2)在NaHSO3溶液中,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A.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SO32-)+c(HSO3-)+c(H2SO3),故A错误;
B.在NaHSO3溶液中,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则离子浓度为c(Na+)>c(HSO3-)>c(H+)>c(SO32-)>c(OH-),故B正确;
C.根据质子守恒,c(H2SO3)+c(H+)═c(SO32-)+c(OH-),故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O32-)+c((HSO3-)+c(OH-),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SO32-,则生成的HCO3-浓度大于HSO3-的浓度,则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SO32-)>c(CO32-)>c(HCO3-)>c(HSO3-);
故答案为:c(SO32-)>c(CO32-)>c(HCO3-)>c(HSO3-);
(4)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亚硫酸氢根离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HCO3-=HSO3-+CO2↑+H2O;
故答案为:H2SO3+HCO3-=HSO3-+CO2↑+H2O;
(5)①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吸收液中阴离子主要是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HSO3-+H2O-2e-=SO42-+3H+
故答案为:HSO3-+H2O-2e-=SO42-+3H+
②阴极上为阳离子H+得电子生成氢气,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所以当电极上有1mol电子转移时,生成0.5mol氢气,即阴极产物的质量为1g,
故答案为:1g;
(6)根据Ksp[BaSO4]=c(Ba2+)•c(SO42-),可知需要c(Ba2+)=$\frac{Ksp(BaS{O}_{4})}{c(S{{O}_{4}}^{2-})}$=$\frac{1×1{0}^{-10}}{1×1{0}^{-5}}$=10-5mol•L-1,则溶液中SO32-的最大浓度c(SO32-)=$\frac{Ksp(BaS{O}_{4})}{c(B{a}^{2+})}$=0.05mol•L-1
故答案为:0.0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离子方程式、电解原理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比较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相对大小时要结合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1molCl2所具有的能量高于2molHCl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1molH-Cl形成键所放出的能量
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有转变为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混合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混合物中所含碳的质量均为定值的是(  )
A.乙炔和苯B.甲烷和乙烷C.丙烯和丙烷D.乙烷和丁烯(C4H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SO42-C.肯定含有SO32-D.肯定含有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4KOH+O2$\frac{\underline{\;\;△\;\;}}{\;}$2K2MnO4+2H2O,该条件下此反应的△S>0(选填“<”、“=”或“>”).
(3)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①“CO2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含锰物质有KMnO4和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K2MnO4+4CO2+2H2O=2KMnO4+MnO2+4KHCO3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若用惰性电极,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时产品纯度高,阴极室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KOH;电解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nO42--e-=MnO4-
③从阳极室的溶液得到产品的实验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与传统工艺比较,现代工艺的优点除产品纯度高外还有原料利用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乙烯和双氧水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氯水和二氧化硫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颜色变化
C.将苯和裂化汽油分别滴入溴水中,水层褪色
D.分别加热盛有I2和NH4Cl固体的试管,管口都有固体凝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酸性氧化物:CO2、SiO2、SO2、NO2
B.碱:烧碱、纯碱、苛性钾、氢氧化钡
C.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煤气、氢氧化铁胶体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gO、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酸性最强的是(  )
A.HClO4B.H2SO4C.H2SiO3D.H3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用铂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两极均得到标况下11.2L气体,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
A.64gB.48gC.32gD.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