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锌是一种过渡金属,外观呈现银白色,在现代工业中对于电池制造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现代炼锌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硫酸铅是生产锌的副产品.
(1)火法炼锌是将闪锌矿(主要含ZnS)通过浮选、焙烧使它转化为氧化锌,再把氧化锌和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1473-1573K,使锌蒸馏出来.将闪锌矿焙烧使它转化为氧化锌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ZnS+3O2$\frac{\underline{\;高温\;}}{\;}$2ZnO+2SO2
(2)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浸出操作.
②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锌粉,其作用是置换出Fe等,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③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ZnS+4H++O2═2Zn2++2S↓+2H2O.
(3)工业冶炼锌的过程中,会产生铅浮渣(主要成分是PbO、Pb,还含有少量Ag、Zn、CaO和其他不溶于硝酸的杂质),某科研小组研究利用铅浮渣生产硫酸铅的流程如下:

已知:25℃时,Ksp(CaSO4)=4.9×10-5,Ksp(PbSO4)=1.6×10-8
①已知步骤Ⅰ有NO气体产生,浸出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Pb2+.写出Pb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Pb+8HNO3═3Pb(NO32+2NO↑+4H2O.
②步骤Ⅰ需控制Pb的用量并使Pb稍有剩余,目的是防止Ag被溶解进入溶液(或使Ag留在浸出渣中),产品PbSO4还需用Pb(NO32溶液多次洗涤,目的是除去附着在硫酸铅表面的微溶物硫酸钙.
③母液中可循环利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HNO3(填一种物质);母液经过处理可得电镀Zn时电解质溶液,在铁棒上镀锌时,阳极材料为Zn或锌.
(4)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电池,电池的总反应式为:Ag2O+Zn+H2O=2Ag+Zn(OH)2,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式为Ag2O+H2O+2e-═2Ag+2OH-

分析 (1)焙烧中硫化锌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ZnS在氧气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产物出来氧化锌外还有硫的氧化物,可转换为硫酸,用于后续的浸出操作;
②锌的活泼性强于铁,能够与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铁;
③依据题意“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可知反应物中含有H+和O2,可以获得非金属单质S,据此写出方程式;
(3)①根据题给信息硝酸把铅氧化成Pb2+,硝酸被还原成NO,据此写出方程式;
②铅浮渣中含银,银也和硝酸反应;硫酸钙微溶,易沉淀在PbSO4表面,所以需用Pb(NO32溶液多次洗涤,除去CaSO4
③Pb(NO32溶液加硫酸后生成硫酸铅沉淀和硝酸,过滤得滤液含硝酸;铁棒上镀锌,镀层金属作阳极,锌作阳极;
(4)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书写电极方程式.

解答 解:(1)由题中信息可知,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通过浮选焙烧使它转化为氧化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nS+3O2$\frac{\underline{\;高温\;}}{\;}$2ZnO+2SO2
故答案为:2ZnS+3O2$\frac{\underline{\;高温\;}}{\;}$2ZnO+2SO2
(2)①ZnS在氧气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产物出来氧化锌外还有硫的氧化物,可转换为硫酸,用于后续的浸出操作;
故答案为:浸出;                                                    
②该含锌矿中还含有FeS等杂质,浸出操作后转化为亚铁离子,可加入锌粉出去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Zn+Fe2+=Zn2++Fe;
故答案为:置换出Fe等,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③“氧压酸浸”法顾名思义,可知反应物中含有H+和O2,可以获得非金属单质S,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ZnS+4H++O2=2Zn2++2S↓+2H2O,
故答案为:2ZnS+4H++O2=2Zn2++2S↓+2H2O;   
(3)①根据题给信息硝酸把铅氧化成Pb2+,硝酸被还原成NO,故反应方程式为3Pb+8HNO3=3Pb(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Pb+8HNO3=3Pb(NO32+2NO↑+4H2O;
②若硝酸过量,则过量的硝酸会和银反应生成硝酸银,产品中会有杂质,所以步骤I需控制硝酸的用量并使Pb稍有剩余,其目的是防止Ag被溶解进入溶液;硫酸钙微溶,易沉淀在PbSO4表面,所以需用Pb(NO32溶液多次洗涤,除去CaSO4
故答案为:防止Ag被溶解进入溶液(或使Ag留在浸出渣中);除去附着在硫酸铅表面的微溶物硫酸钙;
③Pb(NO32溶液加硫酸后生成硫酸铅沉淀和硝酸,所以母液可循环利用于步骤I,其溶质主要是HNO3,铁棒上镀锌,镀层金属作阳极,锌作阳极,
故答案为:HNO3;Zn或锌;
 (4)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Ag2O+H2O+2e-═2Ag+2OH-
故答案为:Ag2O+H2O+2e-═2Ag+2OH-

点评 本题为工艺流程题,通过锌的炼制、金属的冶炼原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明确工艺流程及各种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2-二溴乙烷是常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某小组用如图装置合成1,2-二溴乙烷.
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为C2H5OH $→_{170℃}^{浓H_{2}SO_{4}}$CH2=CH2↑+H2O
产物和部分反应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1,2二溴乙烷131.42.18微溶
58.83.12微溶
乙醇78.50.79
合成反应:
在冰水浴冷却下将20.0mL浓硫酸与10.0mL95%乙醇混合均匀得到反应液,取出10.0mL加入三颈烧瓶B中,剩余部分转入滴液漏斗A中.E的试管中加入8.0g液溴,再加入2-3mL水,试管外用水冷却.断开D、E之间的导管,加热B,待装置内空气被排除后,连接D和E,继续加热并保持温度在170-180℃,打开滴液漏斗活塞,缓慢滴加反应液,直至反应完毕.
分离提纯:
将粗产物分别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待溶液澄清后进行蒸馏,得到纯净的1,2-二溴乙烷6.3g.
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浓硫酸与乙醇时,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使用冰水浴降温的目的是防止乙醇挥发.
(2)为防止暴沸,装置B中还应加入碎瓷片;C的作用是平衡气压;E中试管里加水的目的是防止溴、产物1,2-二溴乙烷挥发.
(3)判断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结束的方法是E中试管里的液体变为无色;反应结束时正确的操作是断开DE之间的导管,再停止加热.
(4)洗涤和分离粗产物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
(5)本实验中,1,2-二溴乙烷的产率为67%.
(6)下列操作中,将导致产物产率降低的是abc(填正确答案的标号).
a.乙烯通入溴时迅速鼓泡 b.实验时没有装置D c.去掉装置E烧杯中的水 d.装置F中NaOH溶液用水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常温下,有关 0.1mol/LCH3COONa 溶液(pH>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断CH3COOH为弱电解质
B.加水稀释过程中,c(H+)•c(OH-) 的值增大
C.加入NaOH固体可抑制 CHCOO-的水解
D.同pH的CH3COONa溶液和NaOH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 前者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表:
离子K+Na+NH4+SO42-NO3-Cl-
浓度/mol•L-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试样的pH约为4.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2C(s)+O2(g)=2CO(g)△H=-221.0kJ•mol-1
则C(s)+H2O(g)=CO(g)+H2(g)△H=+131.3 kJ•mol-1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AB.
A.Ca(OH)2   B.Na2CO3   C.CaCl2D.NaHSO3
(3)汽车尾气中有NOx和CO的生成:
①已知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
ⅰ.若1L空气含0.8molN2和0.2molO2,1300℃时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4×10-6
ⅱ.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D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在变化
C N2、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
D氧气的百分含量不在变化
ⅲ.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正向(填“正向”或“逆向”或“不”下同)移动,逆反应速率变大(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则该设想能否实现不能(填“能”或“不能”).
(4)综上所述,你对该市下一步的环境建设提出的建议是燃煤脱硫;煤气化、液化后再燃烧;冬季供暖烧煤变成烧气;汽车尾气安装催化转换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l2和足量的铁加热条件下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3NA
B.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双键数目小于NA
C.常温下,PH=13的Ba(OH)2 溶液,0.1L,含OH-,0.02NA
D.1 L 1 mol/L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和B(g),发生反应A(g)+B(g)?2C(g)+D(s)△H=a kJ•mol-1
实验内容和结果分别如下表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
AB
600℃1mol3mol
800℃1.5mol0.5mol
A.实验 I中,10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B)=0.06 mol•L-1•min-1
B.上述方程式中,a<0
C.6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0.45
D.向实验Ⅱ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 mol A和1.5 molB,A的转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1 L 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所得溶液的OH-数目大于0.1NA
B.60g乙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乙酸断裂的C-O键数目为NA
C.已知C2H4(g)+H2(g)=C2H6(g)△H=-137.0 kI/mol,乙烯与H2加成时放出68.5 kJ热量,则   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碳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数目为NA
D.4.6gSO2、NO2混合气体中含有中子数为2.3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温度下反应2A(g)?B(g)+C(g)△H<0的平衡常数K=4.此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反应到某时刻测得A、B、C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分别为:0.4,0.6,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该反应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增大
B.题目所述的某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为V(正)>V(逆)
C.经10min反应达到平衡,则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A)为0.064mol/(L•min)
D.平衡时,再加入与起始等量的A,达新平衡后A的转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只有E不属于短周期,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ABCDE
相关
信息
A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与元素C可形成离子个数比
为2:1和1:1的化合物
C元素的原子K、L层电子数之和比L、M层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D元素可形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其单质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
人体缺少该元素易患贫血症
回答下列问题(化学用语中的元素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B、D元素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氢化物受热分解所需温度H2O>H2S (氢化物的化学式).
(3)写出B、C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4)鉴别D的两种氧化物的一种试剂是品红;检验E3+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溶液证明原溶液中含Fe3+
(5)写出A、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