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界的新型燃料,在未来可能替代汽油、液化气、煤气等并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工业制备二甲醚在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1)若要增大反应①中H2的转化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为BC.
A.加入某物质作催化剂          B.加入一定量CO
C.反应温度降低              D.增大容器体积
(2)在某温度下,若反应①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1mol/L,c(H2)=2.4mol/L,5min
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5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4mol/L,c(H2)=a mol/L;达到平衡后,c(CH3OH)=2mol/L,则a=5.4mol/L.
(3)催化反应室中总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的△H=-246.1kJ•mol-1
判断该反应易在低温(填“高温”或“低温”)下自发进行.
(4)“二甲醚燃料电池”是一种绿色电源,其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b电极是正极,
写出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CH3OCH3+3H2O-12e-=2CO2+12H+

分析 (1)若要增大反应①中H2的转化率,应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只增大氢气的浓度,否则氢气转化率会降低;
(2)5min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CO浓度减小1mol/L×50%=0.5mol/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mol/L):1      2.4        0
变化(mol/L):0.5    1          0.5
平衡(mol/L):0.5   1.4        0.5
再根据v=$\frac{△c}{△t}$计算v(CO);根据K=$\frac{c(C{H}_{3}OH)}{c(CO){c}^{2}({H}_{2})}$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浓度,再结合平衡常数计算a的值;
(3)已知: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可得:3CO(g)+3H2(g)═CH3OCH3(g)+CO2(g);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则正反应为熵减的反应,△H-T△S<0反应自发进行;
(4)氢离子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侧移向右侧,则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发生还原反应,二甲醚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

解答 解:(1)A.加入某物质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H2的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
B.加入一定量CO,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增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H2的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BC;
(2)5min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CO浓度减小1mol/L×50%=0.5mol/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mol/L):1      2.4         0
变化(mol/L):0.5     1      0.5
平衡(mol/L):0.5    1.4    0.5
5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frac{0.5mol/L}{5min}$=0.1mol/(L.min),
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frac{0.5}{0.5×1.{4}^{2}}$=$\frac{1}{1.{4}^{2}}$
             CO(g)+2H2(g)═CH3OH(g)
起始(mol/L):4      a          0
变化(mol/L):2      4          2
平衡(mol/L):2     a-4       2
则 $\frac{2}{2×(a-4)^{2}}$=$\frac{1}{1.{4}^{2}}$,解得a=5.4,
故答案为:0.1mol/(L.min);5.4;
(3)已知: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可得:3CO(g)+3H2(g)═CH3OCH3(g)+CO2(g),
则△H=2×(-90.7kJ•mol-1)-23.5mol-1-41.2kJ•mol-1=-246.1kJ•mol-1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则正反应为熵减的反应,△H-T△S<0反应自发进行,故该反应易在 低温下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246.1kJ•mol-1;低温;
(4)氢离子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侧移向右侧,则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发生还原反应,二甲醚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3H2O-12e-=2CO2+12H+
故答案为:正;CH3OCH3+3H2O-12e-=2CO2+12H+

点评 本题比较综合,涉及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反应热计算、原电池原理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灵活应用,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7种物质中,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
①甲苯  ②苯  ③聚乙烯  ④2-丁炔  ⑤环己烷  ⑥1,3-丁二烯 ⑦SO2
A.③④⑤⑥⑦B.③④⑥C.④⑥⑦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 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 pH=1 的 0.1mol/L 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Ix≥a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Fe3+、有Cl2
IIa>x≥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Fe3+、无Cl2
IIIb>x>0无明显变化无Fe3+、无Cl2
(1)用 FeCl3酸性溶液脱除 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2H++S↓.
(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Cl- 在阳极放电,生成的 Cl2将 Fe2+氧化.写出有关反
应的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Cl2+2Fe2+=2Fe3++2Cl-;2Cl--2e-=Cl2↑.
(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Fe2+在阳极放电,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
(4)Ⅱ中虽未检测出 Cl2,但 Cl- 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 pH=1 的 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a>x≥c无明显变化有Cl2
c>x≥b无明显变化无Cl2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0.2mol/L.
②与Ⅱ对比,可得出的结论:ABC
A.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 Fe2+先于 Cl- 放 电
B.电压过小,Cl- 可 能 不 放 电
C. 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 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
D. 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 Fe3+一定仅是由于生成的 Cl2将 Fe2+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一定温度下将amol PCl5充入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如下平衡:PCl5(g)?PCl3(g)+Cl2(g),此时压强为P1;再向容器中通入amol PCl5,在同温下又达到平衡时的压强为P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P1>P2B.2P1=P2C.2P1<P2D.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Ⅰ是配制溶液,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可能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①④(填写序号).
①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③配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④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继续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请写出加入氯水发生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4)若原样品质量a为50g,加热后红棕色固体质量b为3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表示某淡黄色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单质A的名称硫.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S↓+3H2O.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粉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在使用漂粉精时,为了加速漂白作用,可以在漂粉精中加入少量盐酸(填物质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O)2+2HCl=CaCl2+2HClO.
(3)漂粉精暴露在空气中易失效的原因是(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frac{\underline{\;光照\;}}{\;}$2HCl+O2↑.
(4)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用贮存很久的漂粉精和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水槽中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观察:
(1)铁钉在逐渐生绣.
(2)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发生吸氧腐蚀,正极:2H2O+O2+4e-=4OH-
(3)若试管内液面下降,则原溶液呈酸性,正极: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