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在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反应速率为
 

(4)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
 
倍.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根据图象中曲线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2)根据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可知X、Y物质的量减小,为反应物;反应物没有完全反应,所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Z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再根据其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2min内Z物质的量变化量和容器体积,可知道浓度变化量,通过计算可知用气体Z表示的反应速率;
(4)①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可求出开始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平衡后气体总物质的量,得到答案;
解答: 解:(1)图象中曲线在2min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答案为:2;
(2)△n(X)=0.3mol;△n(Y)=0.1mol;△n(Z)=0.2mol,所以三者计量数之比为3:1:2,故答案为:3X+Y?2Z;
(3)vv(Z)=
△c
△t
=
0.2mol
2L?2min
═0.05mol?L-1?min-1,故答案为:0.05mol?L-1?min-1;   
(4)根据图象中可知,开始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mol;平衡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9mol+0.7mol+0.2mol=1.8mol,
P平衡
P起始
=
n平衡
n起始
=
1.8mol
2mol
═0.9,
故答案为:0.9.
点评:该题通过图象中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还涉及到阿伏伽德罗定律,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以下描述的事实: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在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⑤常温下,将1mo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测得其pH<5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其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⑤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反应在t1min时到达平衡,依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起始至t1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3)X的物质的转化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稀硝酸逐滴加入盛有铝铁合金的容器中,当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时,产生标准状况下NO 40.32L,将反应后的溶液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1NaOH溶液,至恰好达到最大沉淀,不考虑空气中O2的氧化,则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
 

(2)第二份溶液中边加入NaOH溶液,边在空气中充分搅拌,至恰好达到最大沉淀量,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比第一份重5.1g,则该过程中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
 

(3)第三份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NaOH溶液,至Al(OH)3沉淀恰好溶解,消耗NaOH溶液500mL,计算原合金中铝的质量.(写出解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I.Fe2+和I-是两种常见的还原性离子.
请以FeSO4溶液、KI溶液、氯水为试剂验证I-的还原性强于Fe2+.设计实验方案,补充完成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其他限选试剂:3mol?L-1 H2SO4、0.01mol?L-1 KMnO4、20% KSCN、3% H2O2、淀粉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2mL FeSO4溶液和2mL KI溶液混合于试管中,再滴加1~2滴氯水. 溶液变成黄色
步骤2: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浓硫酸与铜能反应而稀硫酸不能,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将6.4g铜片和含0.2moL溶质的18.4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无气体生成为止.(假定在此过程溶液体积不变)
(1)甲同学认为要证实上述结论,还应进行稀硫酸与铜片混合加热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并说明理由:
 

(2)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进一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
 

a.铁粉           b.钠        c.氯化钡溶液          d.银粉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了如下设计:
设想:在A装置增加一个导管通氮气驱赶气体(假定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先测定生成的SO2的量,然后计算剩余硫酸的浓度.他设计了如下二种方案来测定SO2的量:
方案①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方案②将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钡溶液中,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经仔细分析后,发现有不合理之处,请填写下表(若合理不填):
序号 不合理的原因 误差
(偏低或偏高)
改变措施
方案①
 
 
 
方案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T、Q、R、W、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用相关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Q 的气态氢化物甲的分子式为
 
,甲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甲与Z的单质在光照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Q、R、W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填强到弱),从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
 

(3)Z 元素比R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是
 
(填序号).
①相同条件下,Z 单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强于R 单质
②Z单质与氢气化合比R 单质与氢气化合容易
③Z的氢化物比R 的氢化物稳定
④Q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弱酸,R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强酸
(4)向T的硫酸盐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QW 和RW都是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大气污染物,它们在汽车排气管的“催化转换器”中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6)M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与元素Z的单质有如图2所示转化关系:E转化为F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把一定量的M 放入E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E、F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已反应的E与未反应的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0.6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3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如t0~t1阶段c(B)未画出.图2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t2、t3、t4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
(1)若t1=15min,则t0~t1阶段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
 

(2)t3时改变的条件为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3)t4~t5阶段,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O.01mol,而此阶段中反应体系吸收能量为akJ,写出此条件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请在如图3中定性画出工业合成NH3中H2的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其相应的变化特点为:t1达到平衡,t2降温,t3又达到平衡,t4增大压强,t5再次达到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B、混入Cl2中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
C、除去Fe粉中的少量铝粉:加入NaOH溶液后过滤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溴: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60
27
CO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
 
60
27
CO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核素
B、质子数是60
C、与
 
58
27
CO互为同位素
D、中子数是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