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用太阳能电解水可获得最理想的单质燃料X,但运输极不方便,国外试用了如下的方法把X转变成便于运输的甲醇燃料;将空气通过极浓的NaOH溶液中,此时空气中的Y有70%被吸收,转变为正盐Z,当Z达到饱和后即加入硫酸,此时溶液会放出纯净的气体Y.一定条件下通过X与Y反应生成甲醇.试回答以下问题:
(1)Z是Na2CO3(写化学式),X和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2)在120℃,如下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当活塞被固定在整个装置的中间,X与Y按(1)在Ⅰ中进行反应:
X(g)+Y(g)?CH3OH(g)+D(g)
(未配平)
A(g)+B(g)?2C(g)
若活塞可左右自由滑动并且导热,起始时Ⅰ中X为n mol,Y为6.5 mol,CH3OH(g)和D各为2 m ol;Ⅱ中A、B、C各为4 mol.当 n 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Ⅰ和Ⅱ中温度始终相等),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 n=2.5,则1中起始时反应向正反应(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时反应向该方向进行,则 n 的取值范围是1.5<n<4.5.
②若 n 分别取3.0和4.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分别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温度不同.

分析 (1)水分解得到的可燃气体为氢气,则X为氢气;空气中能被NaOH吸收的气体为CO2,则Y为CO2、Z为Na2CO3;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
(2)①n=2.5时,I中气体初始物质的量为:2.5 mol+6.5 mol+2 mol+2 mol=13 mol,Ⅱ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为12 mol,如要是隔板停留在中间,左侧反应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使气体体积得到12 mol;
令达平衡时E的消耗量为2amol,求出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利用反应混和物总的物质的量为12mol列出等式,再利用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列不等式,联立求解;
②这两种情况是在两个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所以A的物质的量也不同.

解答 解:(1)水分解得到的可燃气体为H2;故X为氢气;空气中能被NaOH吸收的气体为CO2,即Y为CO2、Z为Na2CO3;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O2+3H2=CH3OH+H2O;
故答案为Na2CO3:;CO2+3H2=CH3OH+H2O;
(2)①n=2.5时,I中气体初始物质的量为:2.5 mol+6.5 mol+2 mol+2 mol=13 mol,Ⅱ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恒为12 mol.如要是隔板停留在中间,左侧反应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使气体体积得到12 mol;
要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左侧气体的初始物质的量应大于12 mol,故:n mol+10.5 mol>12 mol,即n>1.5,同时还要求,当CO2或H2完全转化为产物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应小于12 mol,若CO2完全转化,生成CH3OH和H2O物质的量均为6.5 mol,已经大于12 mol,故应为氢气完全转化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小于12 mol,故有:6.5 mol-n mol/3+4 mol+2n mol/3<12 mol,n<4.5.n的取值范围为1.5<n<4.5;
故答案为:正反应;1.5<n<4.5;
②当n取值3.0和4.0时,反应达平衡时总物质的量均为12 mol时,反应的转化率不同,反应温度不同,故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不同;
故答案为:不相等;温度不同.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关键在于确定左侧反应到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元素R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式是H2RO4,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3C.+6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钠镁铝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镁.
(2)某正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0,该金属的元素符号为Mn.
(3)微粒间存在非极性键、配位键、氢键及范德华力的是E.
A.NH4Cl晶体        B.Na3AlF6晶体       C.Na2CO3•10H2O晶体
D.CuSO4溶液        E.CH3COOH溶液
(4)部分共价键键能数据如下表:
H-HN-HN-NN=NN≡N
键能/kJ•mol-1436391159418945
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并写出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3kJ•mol-1
(5)乙醇和乙醚是同分异构体,但它们性质存在差异:
分子式结构简式熔点沸点水溶性
乙醇C2H6OC2H5OH-114.3℃78.4°C互溶
二甲醚C2H6OCH3OCH3-138.5℃-24.9℃微溶
乙醇和二甲醚沸点及水溶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二甲醚不能.
(6)金属铜溶于在浓氨水与双氧水的混合溶液,生成深蓝色溶液.该深蓝色的浓溶液中加入乙醇可见到深蓝色晶体析出,请画出呈深蓝色的离子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炼油工业中常用醋酸铜氨溶液含{[Cu(NH32]+、CH3COO-和NH3}除去H2中的CO、O2及H2S气体.
(1)已知醋酸铜氨溶液吸收CO的反应为:[Cu(NH32]+(aq)+CO(g)+NH3(g)?[Cu(NH32•CO]+(aq).
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则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v(CO)=v(NH3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
c.[Cu(NH32]+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2)醋酸铜氨溶液吸收CO一段时间后将失效,用下列方法可回收废醋酸铜氨溶液中的铜.
①“预处理”时,尾气中除N2、CO、O2、CO2及H2O外,还有NH3
②加入硫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
③加入硝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④已知上述流程中只有“沉铜”和“结晶”步骤铜元素有损耗.“沉铜”时铜元素的损耗率为4%;“结晶”时铜元素的损耗率为2%.若1L废液最终制得Cu(NO32•3H2O  363g,则1L废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为10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固体D是一种红色氧化物.

(1)混合气体A通入足量NaOH溶液后,溶液B中属于盐的溶质有Na2SO3;Na2SO4
(2)白色沉淀C中加入盐酸的实验现象为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3)固体D与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NH3和CO2在12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尿素,反应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g).
某实验小组向一个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充入CO2与NH3合成尿素,在恒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该条件下尿素为固体).
A点的正反应速率v(CO2)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v(CO2),NH3的平衡转化率为75%.
(2)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合成尿素过程的中间产物,现将体积比为2:1的NH3和CO2混合气体充入一个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2NH3(g)+CO2(g)?NH2COONH4(s).
实验测得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如下表:
温度(℃)15.020.025.030.035.0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3mol•L-1
2.43.44.86.89.6
①上述反应的焓变:△H<0,熵变△S<0(填“>”“<”或“=”).
②下列说法能说明上述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是CD.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中NH3与CO2的浓度之比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v(NH3)=2v(CO2
③根据表中数据,列出2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式K=$\frac{1}{(3.2×1{0}^{-3})^{2}×(1.6×1{0}^{-3})}$(不要求计算结果),该反应温度每升高10℃,化学平衡常数就变为原来的2倍.
④温度一定时,向上述容器中再按照NH3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充入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平衡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该平衡中NH3的浓度与原平衡时NH3浓度相比前者大(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大于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0.0010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0.36mol/L.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大于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c(N2O4)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
②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1.28mol/L.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逆反应(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即逆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同周期,D与E和F同周期,A与D同主族,C与F同主族,F元祖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二倍,D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 VIA族.
(2)C、D、F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O2->Na+(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由A、B、C三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4:2:3形成化合物X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①②④.(填数字编号)
①离子键  ②极性键   ③非极性键   ④配位键   ⑤氢键
(4)由A、B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2:1形成的液态化合物Y含有18个电子,其水合物是一种二元弱碱,则Y的电子式为;由A、C、F三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能与化合物Y形成一种酸式盐,常温下.1mol/L该酸式盐的pH为1,请写出该酸式盐的化学式N2H5HSO4
(5)化合物Y和A、C形成的18电子分子可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2H2O2=N2↑+4H2O
(6)若E是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氧化铁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甲酸钙广泛用于食品、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上,300~400℃左右分解.
Ⅰ.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一是:Ca(OH)2+2HCHO+H2O2=Ca(HCOO)2+2H2O+H2↑.
实验室制取时,将工业用氢氧化钙和甲醛依次加入到质量分数为30~7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投料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2:1.2),最终可得到质量分数98%以上且重金属含量极低的优质产品.
(1)过氧化氢比理论用量稍多,其目的是使甲醛充分氧化,提高甲醛的利用率和产品纯度.
(2)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30~70℃之间,温度不易过高,其主要原因是防止H2O2分解和甲醛挥发  .
(3)制备时在混合溶液中要加入微量硼酸钠抑制甲醛发生副反应外,还要加入少量的Na2S溶液,加硫化钠的目的是除去重金属离子.
(4)实验时需强力搅拌45min,其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提高产率;结束后需调节溶液的pH 7~8,其目的是防止甲酸钙水解.最后经结晶分离、干燥得产品.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工业碳酸钙(主要成分为CaCO3;杂质为:Al2O3、FeCO3) 为原料,先制备无机钙盐,再与甲酸钠溶液混合制取甲酸钙.结合下图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表中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现提供的试剂有:a.甲酸钠,b.5mol•L-1硝酸,c.5mol•L-1盐酸,d.5mol•L-1硫酸,e.3%H2O2溶液,f.澄清石灰水.
金属
离子
开始沉淀
的pH
沉淀完全
的pH
Fe3+1.13.2
Al3+3.05.0
Fe2+5.88.8
实验步骤
步骤1:称取13.6g甲酸钠溶于约20mL水,配成溶液待用,并称取研细的碳酸钙样品10g待用.
步骤2:用稍过量硝酸溶解碳酸钙样品.
步骤3:用石灰水调整溶液pH=5.
步骤4:过滤后,将滤液与甲酸钠溶液混合,调整溶液pH 7~8,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经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60℃时干燥得甲酸钙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