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 Z | W |
Q |
分析 X、Y、Z、W、Q均为短周期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由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Z、W处于第二周期,Q处于第三周期,Q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则W为O元素、Q为S元素,可知Y为C元素、Z为N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X、Y、Z、W、Q均为短周期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由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Z、W处于第二周期,Q处于第三周期,Q的原子序数是W的2倍,则W为O元素、Q为S元素,可知Y为C元素、Z为N元素.
(1)Z为N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化合物H2S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可溶性盐(NH4)2S2O8是强氧化剂,可将二价锰离子氧化为高锰酸根离子,所得溶液呈强酸性,有硫酸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2++5S2O82-+8H2O=2MnO4-+10SO42-+16H+,
故答案为:2Mn2++5S2O82-+8H2O=2MnO4-+10SO42-+16H+;
(3)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SO2与b mol NO,发生反应生成CO2和液态硫单质,反应达到平衡时转移2.5mol电子,则参加反应为SO2为$\frac{2.5mol}{4}$,同时放出85kJ热量,则1mol二氧化硫反应放出热量为85kJ×$\frac{1mol}{\frac{2.5}{4}mol}$=136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2CO(g)2CO2(g)+S(l)△H=-136 kJ•mol-1,由于SO2与CO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二者起始物质的量为1:2时,平衡时转化率相等,欲使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SO2的平衡转化率,则a:b>1:2,
故答案为:SO2(g)+2CO(g)2CO2(g)+S(l)△H=-136 kJ•mol-1;a:b>1:2.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题目比较综合,涉及电子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计算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氧化性:Cl2>I2 | |
B. | 久置的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 |
C. | NaClO溶液的漂白原理与Na202相同,与SO2不同 | |
D. | 无色溶液C中加入AgN0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用小刀切割一小块钠擦干煤油后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打磨后的镁投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⑤将打磨后的铝投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热都改变 | |
B. | 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 |
C.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kJ•mol-1 | |
D. | 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lmol N2和3molH2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则Q1<9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酒精灯内的酒精用量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frac{2}{3}$,也不少于其容积的$\frac{1}{4}$ | |
B. |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一会儿,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 |
C.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然后再停止加热 | |
D. | 在分液操作中,应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