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为补血剂.某课外小组对该补血剂(每片b克)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具体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1)在进行步骤①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2)步骤②中H2O2的作用是使Fe2+完全被氧化(填“氧化”或“还原”)为Fe3+
(3)若步骤③中X为氨水,请写出该步骤中产生红褐色物质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Fe(OH)3↓+3NH4+
(4)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依次为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5)若实验过程中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7a}{b}$%.

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形成溶液,将Fe2+氧化为Fe3+,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再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1)步骤①操作为过滤,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3)步骤③是将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
(4)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是由氢氧化铁悬浊液最终转化为氧化铁,需要过滤、洗涤的氢氧化铁,然后灼烧生成氧化铁,冷却后称量氧化铁的质量;
(5)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a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即为10片补血剂中铁的质量,据此计算.

解答 解:(1)步骤①操作为过滤,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漏斗、烧杯、玻璃棒;
(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故答案为:氧化;
(3)步骤③是将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故答案为:Fe3++3NH3•H2O=Fe(OH)3↓+3NH4+
(4)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是由氢氧化铁悬浊液最终转化为氧化铁,需要过滤、洗涤的氢氧化铁,然后灼烧生成氧化铁,冷却后称量氧化铁的质量,
故答案为:过滤;洗涤;
(5)a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即为10片补血剂中铁的质量,所以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frac{ag×\frac{112}{160}}{10}$×100%=0.07ag,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0.07ag}{bg}$×100%=$\frac{7a}{b}$%,故答案为:$\frac{7a}{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的理解、物质分离提纯、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计算等,难度中等,清楚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H2O含有10NA个质子
B.7.8 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是0.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研究表明,CO2和H2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CH3OH(g)+H2O(g)△H3<0Ⅰ
CO2(g)+H2(g)?CO(g)+H2O(g)△H2>0Ⅱ
催化剂A和催化剂B对这两个反应均具有催化能力.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表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T(K)催化剂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
1543催化剂 A12.342.3
2543催化剂B10.972.7
3553催化剂 A15.339.1
4553催化剂B12.071.6
【备注】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
(1)测得实验数据时,反应不是(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态.
(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CD.
A.使用催化剂AB.使用催化剂B
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因为催化剂A和B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所以在该时刻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0mol A和2.2mol B进行如下反应:A(g)+2B(g)?C(g)+D(g),在800℃时,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
(1)8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4mol/(L.min).
(2)利用图中数据计算在800℃时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9.
(3)若700℃,反应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5mol/L,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8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浓度如下:c(A)=0.06mol•L-1,c(B)=0.50mol•L-1,c(C)=0.20mol•L-1,c(D)=0.018mol•L-1,则此时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填“向正方向进行”、“向逆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氟利昂或NO2都可破坏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
B.蜂蚁蜇咬人的皮肤时,会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使人感到疼痛难忍,涂抹稀氨水或者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减轻疼痛
C.向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热水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8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
A.0.57 molB.2.25molC.2 molD.0.6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等强氧化性消毒剂可防甲型H1N1流感.
(1)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①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如消除采矿业废液中的氰化物(如NaCN),经以下反应实现:NaCN+H2O2+H2O═A+NH3↑,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NaHCO3
②某强酸性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
O2、MnO4-、H2O、Mn2+、H2O2、H+.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了如下过程:H2O2→O2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H2O2+6H+═2Mn2++8H2O+5O2↑.
(2)某天然碱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2H2O,取m g天然碱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某同学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和B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B曲线正确,天然碱的化学式为Na2CO3•NaHCO3•2H2O,
②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112mL.
(3)常温下用氧缺位铁酸锌ZnFe2Oy可以消除NOx污染,使NOx转变为N2,同时ZnFe2Oy转变为ZnFe2O4.若2mol ZnFe2Oy与足量NO2可生成0.5mol N2,则y=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什么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4.5mol气体(X2)和1.5mol氮气,于450℃和5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小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某物质,则所得产物中氮原子与X原子个数之比是(  )
A.1:2B.1:4C.1:6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