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H3=+206.1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H=+74.8 kJ•mol-1

分析 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中△H>0;
C.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焓变;
D.③-②得到CH4(g)+H2O(g)=CO(g)+3H2(g).

解答 解:A.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没有使用电能,故A错误;
B.反应②中△H>0,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焓变,则反应③使用催化剂,△H3不变,故C错误;
D.③-②得到CH4(g)+H2O(g)=CO(g)+3H2(g)△H=(+206.1kJ.mol-l)-(+131.3kJ.mol-1)=+74.8 kJ.mol-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转化及盖斯定律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
2KClO3+4HCl(浓)=2KCl+2ClO2↑+1Cl2↑+2H2O
(1)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及方向.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②(填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氧化剂是KClO3,氧化产物是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高铁酸钾(K2FeO4)不仅是一种绿色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还是一种环保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知干燥的高铁酸钾稳定,但含有少量水分的高铁酸钾热稳定性差.目前,国内外有关高铁酸钾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氧化法(干法)、次氯酸盐氧化法(湿法)和电解法.
(1)上述三种方法通常先制备Na2FeO4,再根据原理Na2FeO4(s)+2KOH=K2FeO4(s)+2NaOH在某低温条件下制得K2FeO4,说明此温度下Ksp(K2FeO4)<Ksp(Na2FeO4)(填“>”“=”或“<”)
(2)干法是用Na2O2作为氧化剂,与FeSO4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反应: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若该反应生成氧气840mL(标准状况下),则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75mol.
(3)改进后的湿法可直接制备高铁酸钾,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该反应一般控制在30℃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高铁酸钠发生分解,抑制K2FeO4与水的反应.
②洗涤粗品时选用无水乙醇而不用水的原因是减少K2FeO4的溶解损失.
③反应的温度、原料的浓度和配比对高铁酸钾的产率都有影响.图1为不同的温度下,不同质量浓度的Fe(NO33对K2FeO4生成率的影响;图2为一定温度下,Fe(NO33质量浓度最佳时,KClO浓度对K2FeO4的生成率的影响.则生产中最佳温度为26℃,此时KClO与Fe(NO33两种溶液的最佳质量浓度之比为5:6(填最简整数比).

(4)电解法是以铁丝网为阳极电解NaOH溶液,然后在阳极液中加入50%的K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即可制得K2FeO4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是Fe+8OH--6e-=FeO42-+4H2O.
②电解过程中,维持电流强度为1A,电解15分钟后,理论上消耗铁0.26g.(已知F=96500C•mol-1,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L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25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mL,其操作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稀H2SO4 25.00mL,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指示剂.
B.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
C.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或“0”刻度线以上.
D.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某一刻度,记下读数.
E.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B C E D A F.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或酚酞.
③在F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溶液由橙色变黄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或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溶液由无色变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该滴定过程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①④⑤.
①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
②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③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④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⑤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
⑥滴定中不慎将锥形瓶内液体摇出少量于瓶外
(3)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4.20mol/L(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条件下,反应2CO2(g)═2CO(g)+O2(g)均不能自发进行
B.依据反应I2+2S2O32-═2I-+S4O62-,若要测定平衡体系I2+I-?I3-中平衡时的 c(I2),可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C.向含有苯酚的苯溶液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未见白色沉淀,是因为生成的三溴苯酚又溶于苯中
D.检验某物质是否含有Fe2O3的操作步骤是: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OH溶液、氨水,分别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9,则m<n
B.有甲、乙两氨水溶液,测得甲的pH=a,乙的pH=a+1,则甲乙两溶液c(H+)之比为10:1
C.相同温度下,0.2 mol•L-1乙酸溶液与0.1 mol•L-1乙酸溶液中c(H+)之比为2:1
D.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K=$\frac{c{α}^{2}}{c(1-α)}$.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分子式为C6H12
(2)下列物质与A以任意比例混合,若总物质的量一定,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变的是A;若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变的是C.
A. C7H8       B.C6H14       C.C7H14       D.C8H8
(3)若烃A为链烃,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分子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①A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2,3-二甲基-2-丁烯
②链烃A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B,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Br2+
③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主链碳原子个数与A相同的链烃有3种(不包括A)
(4)若A不能使溴水褪色,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温度/℃2590℃100℃
水的离子积常数1×10-143.8×10-13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90℃时,将pH=3的硫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的c(H+)=2.05×10-11mol/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5℃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L与pH=1的稀硫酸V2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90:11;
(3)假设H2SO4是强酸,但常温下0.1mol•L-1H2SO4的溶液中c(H+)=0.11mol•L-1,则Na2SO4溶液呈碱性(填“酸”、“碱”或“中”),0.1mol•L-1的NaHSO4溶液的c(H+)>0.01mol•L-1(填“>”、“<”或“=”) H2SO4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42-=HSO4-
(4)25℃时pH=5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10倍,则稀释后c(SO42-)与c(H+)的比值为1:2;再加水稀释到100倍,则稀释后c(SO42-)与c(H+)的比值为1: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g)+mB(g)?pC(g)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m>p,△H>0).升高温度时$\frac{c(B)}{c(C)}$的比值减小;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