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 mL 0.1 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 CH3COOH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
C.在C点:c(CH3COO-)>c(Na+)>c(OH-)>c(H+)
D.在D点:c(CH3COO-)+c(CH3COOH)=2c(Na+)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NaOH,称量物放在小烧杯中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产物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
A.①②③④⑤⑥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③④⑤⑥ D.只有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OH-)=10-13的溶液中:Na+、ClO-、F-、K+
B.能使广泛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Ba2+、Cl-、Br-
C.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Cl-、S2-、OH-
D.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SO、S2-、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4mol A和2.5mol B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3A(g)+2B(s) xC(g)+D(g)反应,5min后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变小,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B.平衡时,C的浓度为0.25mol•L-1
C.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
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0.875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中的B~K分别代表有关反应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F、K是固体;E是常见的气体单质。固态物质A加热后生成的气体混合物若通过碱石灰只剩余气体B,若通过浓硫酸则只剩余气体D。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检验A物质中含有的阳离子的方法 。
(2)B与E反应得到1molH,则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写出实验室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N的稀溶液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此固体A可能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三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是185Hf(铪)。关于185Hf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 B.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
C.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 D.是183Hf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上行线103 km+300 m处,一辆载有约35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中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8人死亡,中毒入院人数为350名。作为救援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⑦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主要表现为还原性。下列反应中,SO2表现为氧化性的反应是( )
A、SO2+2H2S=3S↓+2H2O B、SO2+NO2SO3+NO
C、SO2+2KOH=K2SO3+H2O D、SO2+2H2O+Cl2=H2SO4+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