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请认真观察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图中所示反应的ΔH=___(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3)下列4个反应中,符合示意图描述的反应的是____(填代号)。
A.盐酸与NaOH反应 B.Na与H2O反应生成H2
C.铝热反应 D.灼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
(4)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已知:
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kJ/mol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放热 (E2 - E1)kJ/mol ABC CH4(g) +2H2O(g)=CO2(g)+4H2(g) ΔH=+165.0kJ/mol
【解析】
根据图像分析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能量关系,计算焓变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减去反应物总能量,再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规律分析哪些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利用盖斯定律求目标反应方程式的热化学方程式。
⑴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⑵焓变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减去反应物总能量,因此图中所示反应的ΔH=(E2 - E1)kJ/mol,故答案为:(E2 - E1)kJ/mol;
⑶A选项,盐酸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符合题意,
B选项,Na与H2O反应生成H2是放热反应,符合题意,
C选项,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符合题意,
D选项,灼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是吸热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B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BC;
⑷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kJ/mol
将第一个方程式乘以2减去第二个方程式,得出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 +2H2O(g)=CO2(g)+4H2(g) ΔH=+165.0kJ/mol,故答案为CH4(g) +2H2O(g)=CO2(g)+4H2(g) ΔH=+165.0kJ/mo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
(1)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示。1molN2和1molO2完全反应生成NO会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kJ能量。
(2)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提示:O2-可在此固体电解质中自由移动)
①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外电路中,电子是从_________电极流出(填“NiO”或“Pt”).
③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NO和CO的反应:2NO+2CO2CO2+N2。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条件已经填在下表中。
实验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 (mol/L) | CO初始浓度(mol/L)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
Ⅰ | 280 | 1.2×10﹣3 | 5.80×10﹣3 | 82 |
Ⅱ | 280 | 1.2×10﹣3 | b | 124 |
Ⅲ | 350 | a | 5.80×10﹣3 | 82 |
①请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a ___________。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_______(填“甲”或“乙”)。
(4)在容积固定的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CO2CO2+N2,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容器内混合气体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2υ逆(NO)=υ正(N2)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3mol Y进行反应:X(g)+3Y(g)2Z(g),经12s达到平衡,生成0.6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5mol/(L·s)
B.12s后将容器体积扩大为1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X的浓度,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锂碘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聚2-乙烯吡啶(简写为P2VP)和I2的复合物,电解质是熔融薄膜状的碘化锂,该电池发生的总反应为2Li+P2VP·nI2P2VP·(n-1)I2+2L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放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该电池放电时,碘离子移向正极
C.P2VP和I2的复合物是绝缘体,不能导电,充电时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2VP·nI2+2e-+2Li+=P2VP·(n-1)I2+2Li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作出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试剂,关闭旋塞E,加热A,观察C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
(1)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D中所盛药品是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
(5)实验后装置A中有白色固体产生,将装置A中固液混合物缓慢转移至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不可直接向装置A中加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剂,用于多种食品保鲜等,如图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关于这种儿茶素A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分子式为C15H12O7
②1 mol儿茶素A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7 molH2加成
③等质量的儿茶素A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金属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1 mol儿茶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 mol Br2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精神病学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快乐机理”:在大脑的相应部位—“奖赏中心”,给予柔和的电击,便会处于似乎极度快乐的状态。人们已经将“奖赏中心”各部分的脑电图绘制出来,并认为,在各区域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多巴胺,所以“奖赏中心”又称为多巴胺系统。多巴胺结构如图:
(1)多巴胺分子式:_____。
(2)试判断多巴胺能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
A.加成 B.取代 C.氧化 D.水解
(3)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与多巴胺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
①属于1、3、5三取代苯
②苯环上直接连有一个羟基和一个氨基
③分别能与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钠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4)多巴胺可由香兰素与硝基甲烷发生系列反应而得。合成过程表示如图:
Ⅰ.写出下列反应类型:反应①___,反应④___。
Ⅱ.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数值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合物H是合成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中间体,可通过如图所示途径合成:
已知:;苯胺易被氧化;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合物D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F中的非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化合物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L是E同分异构体,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L的其中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与溶液反应显紫色
②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一个为
③苯环上的一氯取代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5)合成途径中,F转化为G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苯和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