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向阳中学高二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有关Fe2+与Fe3+的相关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一(I)取氧化亚铁固体[已部分变质,含有少量难溶于水的杂质Fe(OH)2Cl],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II)再加入稍过量的铁粉,振荡.
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黄绿色
实验二(I)取实验一得到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
(II)再加入少量H2O2溶液.
无明显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有少量气泡
实验三(I)取10mL0.1mol/LKI溶液,滴加6滴0.1mol/L FeCl3溶液.(II)取少量上述黄色液体,滴加KSCN溶液.
(III)另取上述黄色液体,加入淀粉溶液.
溶液呈黄色
溶液变红
溶液变蓝
实验四(I)向实验三步骤I中所得的黄色溶液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后,分离得到水层:重复操作三次.
(II)向实验四步骤I中所得水层中加KSCN溶液.
上层溶液无色
下层溶液为黄色
无明显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步骤(I)中Fe(OH)2Cl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H)2Cl+2H+=Fe3++Cl-+2H2O.
(2)实验一步骤(II)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加入稍过量铁粉的作用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
(3)实验二步骤(II)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2H++2Fe2++H2O2=2Fe3++2H2O、Fe3++3SCN-=Fe(SCN)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实验二步骤(II)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铁离子\;}}{\;}$2H2O+O2↑.
(5)实验三步骤(I)中的黄色液体中含有的溶质微粒除了K+、Cl-,还有Fe3+、I-、Fe2+、I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2I-?2Fe2++I2
(6)完成实验四步骤(I)时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
(7)已知用KSCN检验Fe3+时,Fe3+的最低显色浓度为1×10-3mol/L.实验四中最终溶液不变红的原因是碘被萃取至CCl4中,水层中的c(I2)下降,平衡2Fe3++2I-?2Fe2++I2正向移动,多次萃取后,Fe3+的浓度下降至1×10-3mol/L以下,无法显色.

分析 (1)Fe(OH)2Cl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2)实验一步骤(II)中Fe与盐酸、铁离子反应均生成亚铁离子;
(3)实验二步骤(II)中亚铁离子被H2O2氧化;
(4)实验二步骤(II)中H2O2分解生成氧气;
(5)实验三步骤(I)中KI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KCl;
(6)加入2mLCCl4,萃取碘单质;
(7)已知用KSCN检验Fe3+时,Fe3+的最低显色浓度为1×10-3mol/L,实验四中最终溶液不变红,与铁离子浓度低有关.

解答 解:(1)实验一步骤(I)中Fe(OH)2Cl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H)2Cl+2H+=Fe3++Cl-+2H2O,故答案为:Fe(OH)2Cl+2H+=Fe3++Cl-+2H2O;
(2)实验一步骤(II)中发生Fe+2H+=Fe2++H2↑、2Fe3++Fe=3Fe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加入稍过量铁粉的作用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故答案为: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无色气体生成;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
(3)实验二步骤(II)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2H++2Fe2++H2O2=2Fe3++2H2O、Fe3++3SCN-=Fe(SCN)3
故答案为:2H++2Fe2++H2O2=2Fe3++2H2O、Fe3++3SCN-=Fe(SCN)3
(4)实验二步骤(II)中,铁离子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铁离子\;}}{\;}$2H2O+O2↑,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铁离子\;}}{\;}$2H2O+O2↑;
(5)实验三步骤(I)中KI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KCl,离子反应为2Fe3++2I-?2Fe2++I2,可知实验三步骤(I)中的黄色液体中含有的溶质微粒除了K+、Cl-,还有Fe3+、I-、Fe2+、I2,故答案为:Fe3+、I-、Fe2+、I2;2Fe3++2I-?2Fe2++I2
(6)加入2mLCCl4,萃取碘单质,则完成实验四步骤(I)时萃取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烧杯;
(7)已知用KSCN检验Fe3+时,Fe3+的最低显色浓度为1×10-3mol/L.实验四中最终溶液不变红的原因是碘被萃取至CCl4中,水层中的c(I2) 下降,平衡2Fe3++2I-?2Fe2++I2正向移动,多次萃取后,Fe3+的浓度下降至1×10-3mol/L以下,无法显色,故答案为:碘被萃取至CCl4中,水层中的c(I2) 下降,平衡2Fe3++2I-?2Fe2++I2正向移动,多次萃取后,Fe3+的浓度下降至1×10-3mol/L以下,无法显色.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铁三角的转化及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现象为解答的关键,注意(7)中化学平衡应用为解答的难点,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四者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为碳单质,则B可以用来灭火
B.若A为AlCl3,D为NaOH,则反应Ⅲ发生的是盐类双水解
C.若A为烧碱,D为CO2,则C的水溶液呈碱性
D.若A为氯水,D为日常生活中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I、Ⅱ、Ⅲ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应用
B.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在1888年总结出平衡移动原理
C.用于比色分析的分光光度计可用来测定反应速率
D.pH试纸有广范和精密两种,广范pH试纸测量范围较广,测量精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写出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2.3g钠放入97.7g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含有0.1mol的电子B.电子转移的数目为2NA
C.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等于4%D.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Ⅵ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Ⅵ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sp3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S>Se.
(3)Se的原子序数为34,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3s23p63d10
(4)H2Se的酸性比H2S弱(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O${\;}_{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H2SeO3和H2SeO4可表示成(HO)2SeO和(HO)2SeO2.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其密度为4.1g•cm-3(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270}{\sqrt{1-cos109°28′}}$pm(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且不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1)根据①、②实验事实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A、BaCl2 B、AgNO3C、CuSO4 D、Na2CO3
(2)写出盐酸与B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Ag+=AgCl↓;将A盐与D盐混合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及离子方程式Ba2++CO32-=B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H++OH-═H2O
B.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 -+2H+═H2O+CO2
D.碳酸钾与硝酸:CO32-+2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X、Y、Z都是气体,反应前X、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2Y?2Z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总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时X的转化率是(  )
A.80%B.20%C.40%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