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1)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
请配平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BO2+□SiO2+□Na+□H2=□NaBH4+□Na2SiO3
(2)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等.
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
(3)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过滤.
第③步分出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蒸馏.
(4)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 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aBH4(s)+2H2O(l)═NaBO2(s)+4H2(g)△H=-216kJ•mol-1

分析 NaBO2、SiO2、Na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BH4、Na2SiO3,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且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易产生爆炸现象,为防止NaBH4水解、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排出;NaBH4可溶于异丙胺,根据③知,②中加入的溶剂是异丙胺,NaBH4溶解于异丙胺、Na2SiO3不溶于异丙胺,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分离,通过过量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成分是Na2SiO3;异丙胺沸点:33℃,将滤液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异丙胺和固体NaBH4
(1)NaBH4中Na为+1价,B为+3价,可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出氢元素的化合价,①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2)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等,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和防止NaBH4水解,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从而排出空气和水蒸气;
(3)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熔沸点相差较大的可以采用蒸馏方法;
(4)n(NaBH4)=$\frac{3.8g}{38g/mol}$=0.1mol,在25℃、101kPa下,每消耗0.1molNaBH4(s)放热21.6kJ,则消耗1molNaBH4(s)放热216.0kJ,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NaBO2、SiO2、Na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BH4、Na2SiO3,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且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易产生爆炸现象,为防止NaBH4水解、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排出;NaBH4可溶于异丙胺,根据③知,②中加入的溶剂是异丙胺,NaBH4溶解与异丙胺、Na2SiO3不溶于异丙胺,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分离,通过过量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成分是Na2SiO3;异丙胺沸点:33℃,将滤液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异丙胺和固体NaBH4
(1)NaBH4中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并结合Na为+1价、B为+3价计算出H为-1价,第①步反应中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NaBO2+2SiO2+4Na+2H2═NaBH4+2Na2SiO3,电子转移数目为4e-
故答案为:-1价;
(2)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为隔绝空气和水,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时,需要镊子夹取钠、用滤纸吸煤油,所以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等,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且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易产生爆炸现象,为防止NaBH4水解、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排出,钠极易和空气中氧气、和水反应,故答案为:镊子;除去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
(3)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②中加入的溶剂是异丙胺,NaBH4溶解与异丙胺、Na2SiO3不溶于异丙胺,所以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过滤;熔沸点相差较大的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异丙胺沸点:33℃,将滤液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异丙胺和固体NaBH4,故答案为:过滤;蒸馏;
(4)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H2(g),n(NaBH4)=$\frac{3.8g}{38g/mol}$=0.1mol,在25℃、101kPa下,每消耗0.1molNaBH4(s)放热21.6kJ,则消耗1molNaBH4(s)放热216.0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aBH4(s)+2H2O(l)=NaBO2(s)+4H2(g)△H=-216.0kJ/mol,故答案为:NaBH4(s)+2H2O(l)=NaBO2(s)+4H2(g)△H=-216.0kJ/mol.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涉及物质分离提纯、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且较基础,难点是分析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基本操作等,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装置中甲烧杯盛放100mL 0.2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mol/L的CuSO4溶液.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乙烧杯中石墨电极附近pH值的变化为变小(选填“变大”、“变小”、“不变”).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还有CuSO4),停止通电.若要使乙烧杯中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加入AC (填序号).
A.CuO        B.Cu(OH)2        C.CuCO3        D.Cu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标准状况下,0.1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②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的N2与CO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均为NA
③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④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⑤将含0.1mol FeCl3的饱和溶液制成胶体后,生成的Fe(OH)3胶粒数目为0.1NA
⑥1mol FeI2交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研究小组以粗盐和碳酸氢铵(NH4HCO3)为原料,采用以下流程制备纯碱(Na2CO3)和氯化铵(NH4Cl).

已知盐的热分解温度:NH4HCO336℃;NaHCO3270℃;NH4Cl  340℃;Na2CO3>850℃
请回答:
(1)从NaCl溶液到沉淀1的过程中,需蒸发浓缩.在加入固体NH4HCO3之前进行蒸发浓缩优于在加入NH4HCO3固体之后,其原因是可避免NH4HCO3的分解.
(2)为提高NH4Cl产品的产率和纯度,需在滤液1中加入氨水,理由是抑制NH4+水解、使NaHCO3转化为Na2CO3、补充煮沸时损失的NH3;步骤X包括的操作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测定NH4Cl产品的纯度时,可采用的方法:在NH4Cl溶液中加入甲醛使之生成游离酸(4NH4Cl+6HCHO═(CH26N4+4HCl+6H2O),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标定)进行滴定.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D
A.为了减少滴定误差,滴定管、锥形瓶均须用待装液润洗
B.标准NaOH溶液可以装入带有耐腐蚀旋塞的玻璃滴定管中
C.开始滴定前,不需擦去滴定管尖悬挂的液滴
D.三次平行测定时,每次需将滴定管中的液面调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附近位置
②若用来标定NaOH标准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使用前未烘至恒重,则测得NH4Cl产品的含量比实际含量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浓硫酸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浓硫酸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步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 $→_{170℃}^{浓硫酸}$CH2=CH2↑+H2O;CH2=CH2+Br-Br→CH2Br-CH2Br
(2)装置B中玻璃管的作用控制气体流速,防止危险
(3)装置C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生成的SO2、CO2气体 (填分子式)
(4)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溴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NaOH溶液试剂除去;
(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方法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常温下,a mL pH=3的盐酸与b mL pH=11的氨水混合,充分反应.若a=b,则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NH4+)>c(Cl-)>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可逆反应:aA(g)+bB(s)?cC(g)+d D(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过程中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 △H>0B.T1>T2 △H<0C.P1<P2  a=c+dD.P1<P2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制备O2: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提纯含有少量HCl的Cl2:将含有少量HCl的Cl2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中净化气体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32-
D.探究测定铝箔中氧化铝含量:取a g铝箔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测其体积为b 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恒温下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0,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容器体积不变,充入O2,平衡向右移动,O2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B.若容器体积不变,充入Ar,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C.若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
D.若容器压强不变,再充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到新平衡时c(SO2)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