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利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和硫的化合物有重要意义.
(1)工业上采用高温分解H2S制取氢气,其反应为2H2S(g)?2H2(g)+S2(g),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E.
A.2v(S2)=v(H2S)                  
B.容器内H2S浓度与H2浓度相等
C.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2)在废水处理领域中,H2S或Na2S能使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而除去.25℃,若某溶液含0.02mol•L-1Mn2+、0.1mol•L-1H2S,向该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当溶液的pH=5时,Mn2+开始沉淀为MnS,则MnS的溶度积=2.8×10-13.(已知:H2S两级电离常数分别为K1=1.3×10-7,K2=7.0×10-15
(3)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2NO2(g)的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化学小组为研究该特殊现象的实质原因,查阅资料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I.2NO(g)?N2O2(g)(快);△H1<0   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
II.N2O2(g)+O2(g)?2NO2(g)(慢);△H2<0   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2NO(g)+O2(g)?2NO2(g)的△H=△H1+△H2(用含△H1和△H2的式子表示).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K}_{1正}{K}_{2正}}{{K}_{1逆}{K}_{2逆}}$.
②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 II,反应 I的活化能E1与反应 II的活化能E2的大小关系为E1<E2(填“>”、“<”或“=”).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
A.k2正增大,c(N2O2)增大         B.k2正减小,c(N2O2)减小
C.k2正增大,c(N2O2)减小         D.k2正减小,c(N2O2)增大
由实验数据得到v2正~c(O2)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a(填字母).

分析 (1)反应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成分含量不变;
(2)根据Ka表达式结合电离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当Qc=Ksp(MnS)时开始沉淀,由此求出硫离子的浓度,结合此时的pH,以及Ksp=c(Mn2+)•c(S2-)进行计算;
(3)①2NO(g)?N2O2(g);②N2O2(g)+O2(g)?2NO2(g),而目标反应2NO(g)+O2(g)?2NO2(g)的△H=①+②,平衡常数K=$\frac{{c}^{2}(N{O}_{2})}{c({N}_{2}{O}_{2})c({O}_{2})}$,由反应达平衡状态,所以v1正=v1逆、v2正=v2逆,所以v1正×v2正=v1逆×v2逆,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②因为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②,所以反应①的活化能E1远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E2;决定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②,而温度越高k2正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少,导致两者的积减小;v2正升高到某一温度时v2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氧气的浓度增大,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反应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成分含量不变;
A.2v(S2)=v(H2S),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错误;
B.容器内H2S浓度与H2浓度相等,并不是不变,所以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C.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体系的温度一定,则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一直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答案为:CE;
(2)已知:H2S电离常数:K1=1.3×10-7,25°C时,0.1mol.L-1H2S溶液中,设氢离子浓度是x,根据H2S?H++HS-,则:$\frac{{x}^{2}}{0.1}$=1.3×10-7,解得x=$\sqrt{1.3}$×10-4,当Qc=Ksp(MnS)时开始沉淀,调节溶液的pH=5,H2S电离常数:K2=7.0×10-15,当HS-浓度为1.14×10-4mol•L-1时,c(S2-)=7.98×10-14mol•L-1
所以Ksp=c(Mn2+)•c(S2-)=7.98×10-14mol•L-1×0.020mol.L-1=2.8×10-13
故答案为:4;2.8×10-13
(3)①2NO(g)?N2O2(g);②N2O2(g)+O2(g)?2NO2(g),而目标反应2NO(g)+O2(g)?2NO2(g)的△H=①+②=△H1+△H2,由反应达平衡状态,所以v1正=v1逆、v2正=v2逆,所以v1正×v2正=v1逆×v2逆,即k1正c2(NO)×k2正c(N2O2)c(O2)=k1逆c(N2O2)×k2逆c2(NO2),则是K=$\frac{{c}^{2}(N{O}_{2})}{c({N}_{2}{O}_{2})c({O}_{2})}$=$\frac{{K}_{1正}{K}_{2正}}{{K}_{1逆}{K}_{2逆}}$,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H1+△H2;$\frac{{K}_{1正}{K}_{2正}}{{K}_{1逆}{K}_{2逆}}$;减小;
②因为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②,所以反应①的活化能E1远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E2;决定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②,而温度越高k2正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少,导致两者的积减小;v2正升高到某一温度时v2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氧气的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a,
故答案为:<;C;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溶度积常数计算,题目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Ⅰ、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⑥、⑧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Na+(用离子符号表示).
(2)④、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lO4>H3PO4>H2CO3.(用化学式表示)
(3)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sH3
(4)Y由②⑥⑧三种元素组成,它的水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As可与Y的水溶液反应,产物有As的最高价含氧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NaClO+2As+3H2O═2H3AsO4+5NaCl,当消耗1mol还原剂时,电子转移了5mol.
Ⅱ、A、B、C、D、E、X是上述周期表给出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已知A、B、C、D、E、X存在如图2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若常温下A为红棕色气体,B为强酸,X为常见金属单质.
(1)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2)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X,写出其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某温度下(>100℃)若m克X与H2O反应放出QKJ(Q>0)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Fe(s)+4H2O(g)═Fe3O4(s)+4H2(g)△H=-$\frac{168Q}{m}$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一质量分数为ω的KOH溶液蒸发掉m g水后,质量分数恰好变为2ω,体积为V(溶液中无晶体析出),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frac{mω}{28V}$mol•L-1B.$\frac{mω}{56V}$ mol•L-1C.$\frac{mω}{112V}$mol•L-1D.$\frac{mω}{V}$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无色废水中可能含有Fe3+、Al3+、Mg2+、Na+、NO3-、Cl-、SO42-离子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分别取废水样品100mL,进行了三组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简记为洗、烧、蘸、烧、洗,洗铂丝的试剂是盐酸(写名称),若采用焰色反应检测K+时,观察火焰焰色时必须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2)实验中需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100mL,所需仪器除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药匙、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仪器为100mL容量瓶.
(3)实验③中沉淀量由A→B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4)经分析,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阳离子有Al3+、Mg2+
(5)现补充第④组实验:另取100mL废水,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未见白色沉淀生成,则该废水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除SO42-还有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KCl溶液I2CCl4,萃取分液
BCO2HCl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CMg粉Al粉NaOH溶液,过滤
DCaCO3CaO盐酸,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将含有2.05g某高价含氧酸的钙盐的溶液A与含1.20g碳酸盐的溶液B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5g白色沉淀C.将滤去沉淀C的滤液蒸发,得到白色固体D,继续加热D时,D分解只得两种气态物质的混合物,在0℃、1×105 Pa下,体积变为0.56L,并得到0.90g液态水,另一种气态物质为气态氧化物R2O.试回答:
(1)白色沉淀C的物质的量为0.0125 molmol.
(2)A的摩尔质量为164 g•mol-1,B的摩尔质量为96 g•mol-1
(3)写出D分解的化学方程式NH4NO3$\frac{\underline{\;\;△\;\;}}{\;}$N2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Cl2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装置A中导气管,从分液漏斗加入水,若一段时间水不流下,证明气密性完好
(3)若用含有0.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取Cl2,制得的Cl2体积总是小于2.24L(标准状况)的原因是加热时浓盐酸因挥发而损失,随着反应的进行或挥发浓度变稀以后,反应停止
(4)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无水硫酸铜,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认真观察下列装罝,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Cu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u2++2e-=Cu;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A.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左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
(2)装置A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frac{\underline{\;电解\;}}{\;}$Cu2++H2↑.
(3)若装置E的目的是在Cu材料上镀银,则X为AgNO3,极板N的材料为Ag;
(4)当装置A中Cu电极质量改变6.4g时,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3.92L(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自来水厂可以用氯气来杀菌、消毒,则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此反应中氧化产物是HClO.
(2)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趣味实验:把一块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
瓶中.有色布条很快变成“白色”布条.学生对此进行了猜测.
猜测一: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猜测二:氯气与湿润有色布条上的水分作用,产生的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I.将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在下表中.
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松开a处弹簧夹,夹上b处弹簧夹装置左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删去,证明猜想一不正确.
松开b处弹簧夹,夹上a处弹簧夹装置右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褪色,
说明猜想二正确.
Ⅱ.该装置左右两边均设计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装置,作用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免氯气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