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CO(g)+3H2(g)△H1=+206.1kJ/mol测得CH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0-5min内用H2表示反应速率为0.3mol•L-1•min-1;反应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为;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分析 0-5min时甲烷平均反应速率=$\frac{1-0.50}{5-0}$mol/(L.min)=0.1mol/(L.min),再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计算氢气反应速率,10min改变条件时甲烷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甲烷浓度降低,说明不是通过改变压强或甲烷浓度而发生的平衡移动,且平衡正向移动,10-12min时甲烷的平均反应速率=$\frac{0.50-0.25}{12-10}$mol/(L.min)=0.125mol/(L.min)>0.1mol/(L.min),改变的条件是温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0-5min时甲烷平均反应速率=$\frac{1-0.50}{5-0}$mol/(L.min)=0.1mol/(L.min),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3v(CH4)=0.3mol/(L.min),10min改变条件时甲烷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甲烷浓度降低,说明不是通过改变压强或甲烷浓度而发生的平衡移动,且平衡正向移动,10-12min时甲烷的平均反应速率=$\frac{0.50-0.25}{12-10}$mol/(L.min)=0.125mol/(L.min)>0.1mol/(L.min),改变的条件是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0.3;升高温度.

点评 本题考查图象分析计算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已知有机物A、B、C、D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B的分子式:C7H14O.
(2)③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3)两分子D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自身的酯化反应生成E或F,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F的小,则E和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4)下列关于有机物A的说法正确的有bcd(填序号).
a.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
b.能发生加聚反应
c.能使溴水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冰醋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指(  )
A.油脂,纤维素B.蛋白质,烃C.纤维素,烃D.蛋白质,油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A、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  )
A.6和8B.19和16C.12和17D.7和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常温下,现有电解质溶液:①NaClO  ②NaOH   ③NaHCO3   ④CH3COONa,当几种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科学家己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型(如图所示),分子中每个氮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己知断裂1mol N-N键吸收192kJ热量,断梨1mol N-N键吸收946kJ热量,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206 kJ能量
B.N4是一种比N2更稳定的分子
C.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40 kJ能量
D.N4是N2的同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B→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是中学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回答:
(1)若Y为黄绿色气体:氯气
①当 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且A为黑色固体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②当 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
③实验室处理尾气Y时常用NaOH而不用NaHSO3溶液,其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示)Cl2+2OH-=Cl-+ClO-+H2O、Cl2+H2O=Cl-+H++HClO、H++HS03-=S02↑+H2O.
(2)若A为单质,B为无色油状黏稠液体,当 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则A可能为C或Cu,检查其中刺激性气体产物X的方法是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X是SO2
(3)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会“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若A为金属单质,A和B以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
①过量的A和100mL2mol/L的B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稀释至500mL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
②含 a 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则被还原的X是$\frac{4}{7}$a或$\frac{1}{4}$a mol.
(4)若A、B、X、Y均为化合物.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AlO2、NaCl.
(5)若A、B、X、Y均为化合物.X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则盐A是铵盐,生成气体X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frac{\underline{\;\;△\;\;}}{\;}$NH3↑+H2O,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甲、乙两同学一起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溴水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把杂质气体除去,再与溴水反应.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AC(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可能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SO2,它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Br2+2H2O═2HBr+H2SO4
(3)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若发生取代反应,必有溴化氢生成,溶液呈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对应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H4Br:B.CaCl2
C.Na2O2D.N2:N??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