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向含有10.26g金属M氢氧化物的澄清溶液中,加入NaHCO3和Na2CO3?xH2O固体混合物6.70g,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为NaOH溶液,将其稀释至200mL,测得Na+的物质的量浓度0.35 moll/L;再将所得沉淀MCO3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收集到气体2.64g.
(1)通过计算确定M的元素符号.
(2)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含有10.26g金属M氢氧化物的澄清溶液与NaHCO3和Na2CO3?xH2O固体混合物反应,所得滤液为NaOH溶液,沉淀为MCO3,金属M氢氧化物化学式为M(OH)2,沉淀MCO3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收集到气体2.64g为CO2质量,根据关系式M(OH)2~MCO3~CO2,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而确定M元素;
(2)根据n=cV计算n(Na+),令NaHCO3和Na2CO3?x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根据钠离子、碳原子守恒列方程计算,再根据NaHCO3和Na2CO3?xH2O混合物的总质量列方程计算x的值.
解答: 解:(1)含有10.26g金属M氢氧化物的澄清溶液与NaHCO3和Na2CO3?xH2O固体混合物反应,所得滤液为NaOH溶液,沉淀为MCO3,金属M氢氧化物化学式为M(OH)2,沉淀MCO3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收集到气体2.64g为CO2质量,
令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根据M(OH)2~MCO3~CO2,可以得出:(y+34):44=10.26:2.64,解得y=137,故M元素为Ba元素,
答:M的元素符合为Ba;
(2)n(Na+)=0.2L×0.35mol/L=0.07mol,令NaHCO3和Na2CO3?x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根据钠离子、碳原子守恒,则:
a+b=0.06
a+2b=0.07
,解得a=0.05、b=0.01,
故0.05×84+0.01×(106+18x)=6.7,解得x=8,
答:x的值为8.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根据方程式的计算等,清楚发生反应是解题关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所示的是某些弱酸的电离常数(常温下),下列判断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弱酸 电离常数 弱酸 电离常数
H2CO3 K1=4.4x 10-7
K2=4.7x 10-11
CH3COOH K=1.75x 10-5
H2SO3 K1=1.54x 10-2
K2=1.01x 10-7
H2C2O4 K1=5.4x 10-2
K2=5.4x 10-5
A、上述四种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2C2O4>H2SO3>CH3COOH>H2CO3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Na、NaHCO3两溶液中:c(CH3COO-)>c(HCO3-
C、0.1mol/L NaHSO3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表达式:c(Na+)+c(H+)=c(HSO3-)+2 c(SO32-)+c(OH-
D、0.1mol/L NaHC2O4溶液中c(Na+)、c(HC2O4-)、c(OH-)、c(H+)的大小顺序为:c(Na+)>c(HC2O4-)>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错误的是(  )
A、酸性:H2SiO3<H2SO4<HClO4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HCl>H2S>PH3
D、还原性:F->Cl->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乙烷C2H6中混有的少量乙烯C2H4,选择方案合理是(  )
A、溴水、洗气
B、高锰酸钾、洗气
C、氢气、催化剂加成
D、乙烷脱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e<B<C<N
B、第一电离能:B<Be<Mg<Na
C、元素的电负性:O>N>S>P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CH4<PH3<Si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2.8克铁投入0.1mol/L 200mL的FeCl3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以上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反应停止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煤炭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CO(g)?CaO(s)+SO2(g)+CO2(g)△H1=218.4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CaS(s)+4CO2(g)△H2=-175.6kJ?mol-1(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的浓度c(B),则反应Ⅱ的Kp=
 
(用表达式表示)
(3)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4)通过监测反应体系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可判断反应Ⅰ和Ⅱ是否同时发生,理由是
 

(5)图1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SO2生成量的措施有
 

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提高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6)恒温恒容下,假设反应Ⅰ和Ⅱ同时发生,且v1>v2,请在图2中画出反应体系中c(SO2)随时间t变化的总趋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可由以下3个反应组成:①I-(aq)+O3(g)=IO-(aq)+O2(g)△H1
②IO-(aq)H+(aq)?HIO(aq)△H2
③HIO(aq)+I-(aq)+H+(aq)?I2(aq)+H2O(l)△H3
(1)完成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为探究Fe2+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1),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3-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2和下表

编号 反应物 反应前pH 反应后pH
第1组 O3+I- 5.2   
第2组 O3+I-+Fe2+ 5.2 4.1
常温下Fe2+Fe3+稀溶液中沉淀pH
  开始沉淀pH 完全沉淀pH
Fe2+ 7.6 9.6
Fe3+ 2.87 3.87
①第1组实验中,反应后pH       5.2(填“大于、小于、等于”).
②图1中的A为       ,加入的Fe2+会发生反应有利于提高I-的转化率,从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原因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s后,I -3 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       
A.pH升高   B.c(I-)减小  C.不断逸出气态碘  D.c(Fe3+)增大
(3) 据图2,计算3~33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 3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