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工业上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工业废料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 和胆矾晶体(CuSO4•5H2O)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合金溶于足量烧碱溶液时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写出途径I中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4H+═Al3++2H2O、H++OH-═H2O
(2)由滤液A得AlCl3溶液的途径有I和II两种,你认为合理的是途径Ⅱ(填“I”或“II),理由是因为滤液A是NaAlO2溶液,按途径Ⅰ直接向A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Ⅱ,通入CO2气体,得Al(OH)3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较纯净的AlCl3溶液.
(3)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应用十分广泛,在滤渣D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来制备胆矾晶体是一种绿色工艺,写出稀硫酸和H2O2溶解滤渣D的离子方程式Cu+H2O2+2H+═Cu2++2H2O.
制取500g胆矾,需要的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为2mol.
(4)如何从滤液C中获得绿矾晶体(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名称)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分析 流程题的关键是明确流程中每一步的反应过程,前后连贯综合考虑解答问题,铝、铁、铜的合金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过滤,得到滤液A为偏铝酸钠溶液,滤渣B为铁和铜,由滤液A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制取AlCl3溶液,同时A中含有Na+,该途径是不行的,制取的AlCl3中含有杂质;滤液A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得到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加热通过途径Ⅱ得到氯化铝溶液;滤渣B中加入足量硫酸溶液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铜不反应,过滤得到滤液C为硫酸亚铁溶液,从滤液C中获得绿矾晶体注意的是冷却结晶,不是蒸发结晶,滤渣D为铜,通过氧化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浓缩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胆矾,
(1)合金溶于足量烧碱溶液时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途径I中是过量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偏铝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铝、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2)由滤液A得AlCl3溶液的途径有I和II两种,分析可知由滤液A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制取AlCl3溶液,同时A中含有Na+,该途径Ⅰ是不行的,途径Ⅱ可以得到氯化铝溶液,
(3)在滤渣D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来制备胆矾晶体是一种绿色工艺,铜和过氧化氢扎起稀硫酸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结合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需要氧化剂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
(4)利用溶液中溶质分离的方法回答,硫酸亚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

解答 解:(1)合金溶于足量烧碱溶液时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途径I中是过量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偏铝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铝、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4H+═Al3++2H2O,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AlO2-+4H+═Al3++2H2O、H++OH-═H2O;
(2)滤液A为偏铝酸钠溶液,滤渣B为铁和铜,由滤液A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制取AlCl3溶液,同时A中含有Na+,该途径是不行的,制取的AlCl3中含有杂质;滤液A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得到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加热通过途径Ⅱ得到氯化铝溶液,途径Ⅱ更合理,因为滤液A是NaAlO2溶液,按途径Ⅰ直接向A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Ⅱ,通入CO2气体,得Al(OH)3 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较纯净的AlCl3溶液;
故答案为:Ⅱ;因为滤液A是NaAlO2溶液,按途径Ⅰ直接向A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Ⅱ,通入CO2气体,得Al(OH)3 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较纯净的AlCl3溶液;
(3)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在滤渣D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来制备胆矾晶体,稀硫酸和H2O2溶解滤渣D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制取500g胆矾物质的量=$\frac{500g}{250g/mol}$=2mol,需要的氧化剂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
故答案为:Cu+H2O2+2H+═Cu2++2H2O;2mol;
(4)从滤液C中获得绿矾晶体,硫酸亚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流程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转化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
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1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一组探究氯气性质的装置.
(1)现关闭活塞K,若有色布条是干燥的,溶液A为浓硫酸,则有色布条不褪色;若溶液A为水,则有色布条褪色;若溶液A为饱和的纯碱溶液,则有色布条不褪色.
(2)现打开K,溶液A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的氯气是湿润的,布条是干燥的,则有色布条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
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Ⅰ)合成:在三颈瓶中加入20g无水AlCl3和30ml无水苯.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ml乙酸酐和10ml无水苯的混合液.滴加完毕后加热1小时.
(Ⅱ)分离与提纯:
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苯萃取,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的作用:冷凝回流原料;装置d中漏斗的作用:防止倒吸.
(2)分离和提纯操作中②的目的是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该操作中不能用乙醇萃取的原因是乙醇与水混溶.
(3)使用分液漏斗萃取时,先检漏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经振摇、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苯层在上层.取出操作为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纳米碳酸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用下图所示装置,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级碳酸钙.D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I.可选用的药品有:a.石灰石  b.饱和氯化钙溶液  c.6mol•L-1盐酸d.氯化铵  e.氢氧化钙
(1)A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序号)ac,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在实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是有先后顺序的,应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为NH3
(3)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4)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将少量碳酸钙加水充分搅拌,用一束可见光照射,观察是否发生丁达尔现象,若有丁达尔现象则为纳米级,若没有丁达尔现象则不是纳米级.
II.经分析在上述氯化铵样品中含有杂质碳酸氢钠.为了测定氯化铵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5)所加试剂A的化学式为Ca(OH)2或Ba(OH)2,操作B为过滤.
(6)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frac{{W}_{1}-\frac{84}{100}{W}_{2}}{{W}_{1}}$×100%或$\frac{{W}_{1}-\frac{84}{197}{W}_{2}}{{W}_{1}}$×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用如图所示的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A、C中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导出HBr)兼冷凝(冷凝苯和溴蒸气).
(3)将B装置连接好,检验气密性,再装入合适的药品,接下来要使反应开始,对B装置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塞子,旋转分液漏斗活塞,使Br2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粉上.
(4)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作用是吸收反应中随HBr逸出的溴和苯的蒸气,反应后双球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Cl4由无色变橙色.
(5)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及时密闭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Br2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6)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原料利用率低;容易产生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磺酰氯(SO2Cl2)和亚硫酰氯(SOCl2)均是实验室常见试剂.已知:
SO2Cl2(g)?SO2(g)+Cl2(g)   K1△H=a kJ/mol    (Ⅰ)
SO₂(g)+Cl₂(g)+SCl₂(g)?2SOCl₂(g)   K2△H=b kJ/mol  (Ⅱ)
(1)反应:SO2Cl2(g)+SCl₂(g)?2SOCl2(g)的平衡常数K=K1•K2(用K1、K2表示),该反应
△H=(a+b)kJ/mol(用a、b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Ⅰ)的影响,以13.5g SO2Cl2充入2.0L的烧瓶中,在101kPa  375K时,10min达到平衡,平衡时SO2Cl2转化率为0.80,则0~10minCl2的平衡反应速率为0.004mol•L-1•min-1,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181.8kPa,该温度的平衡常数为0.16mol•L-1;若要减小SO2Cl2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压强(或缩小容器体积)(列举一种).
(3)磺酰氯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发生泄漏时,实验室可用足量NaOH固体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4NaOH=Na2SO4+2NaCl+2H2O;亚硫酰氯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为SOCl2+H2O=SO2↑+2H++2Cl-
(4)一定量的Cl2用稀NaOH溶液吸收,若恰好反应,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l-)>c(ClO-)>c(OH-)>c(H+);
已知常温时次氯酸的Ka=2.5×10-8则该温度下NaClO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b=4×10-7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有四种一元酸HA、HB、HC、H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D和NaB溶液的pH,前者比后者大,NaA溶液呈中性;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B、HC用样的装置分别作导电性试验,发现后者的灯泡比前者亮,则这四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A>HC>HB>H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0.0010 mol•L-1•s-1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 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T>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改变温度后,N2O4浓度减小,反应正向进行,正向吸热,故温度升高.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逆反应(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