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有关比较中,大小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
A.物质的熔点:石英>食盐>冰>汞
B.热稳定性:PH3>H2S>HBr>NH3
C.微粒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H->Li+>H+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分析 A.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熔沸点差别较大;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
D.分散质微粒直径:悬浊液>胶体>溶液.

解答 解:A.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熔沸点差别较大,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氯化钠是粒子晶体、冰是分子晶体、汞是金属晶体但常温下是液体,所以物质的熔点:石英>食盐>冰>汞,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N>Br>S>P,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为NH3>HBr>H2S>PH3,故B错误;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H->Li+>H+,故C正确;
D.分散质微粒直径:悬浊液>胶体>溶液,所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比较、氢化物稳定性判断、元素周期律、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明确晶体类型与晶体熔沸点关系、氢化物稳定性比较方法等知识点即可解答,注意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有关,注意二者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按要求填空
(1)在第二周期中(稀有气体除外),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的原子轨道表达式
(2)第四周期元素中:4p轨道半充满的元素是As(填元素符号),价电子层中S电子数与d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是钛(填元素名称).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方程式为:2KNO3+3C+S$\frac{\underline{\;引爆\;}}{\;}$A+N2↑+3CO2↑(已配平)
①除K、S外,上述方程式中出现的元素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H2O>NH3>CH4
②写出K的基态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a、b、c、d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H2O>NH3>CH4;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Z的化合物类型(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为离子晶体化合物;
(2)d2c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3)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mol 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0.1molNa2CO3、0.3molNa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80℃时,将0.40mol 的N2O4气体充入2L 已经抽成真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O4(g)?2NO2(g)△H=+56.9kJ/mol,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n/mol
020406080100
n(N2O40.40a0.20cde
n(NO20.000.24b0.520.600.60
(1)计算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8.
(2)反应进行至100s 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3)要增大该反应的K值,可采取的措施有D(填序号).
A.增大N2O4起始浓度  B.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2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升高温度
(4)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操作,不能使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加深的是D
A.恒温恒容下再通入N2O4气体
B.恒温恒容下再通入NO2气体
C.恒容时,升高温度
D.恒温恒容时通入Ar
E.恒温时压缩体积
(5)图中,交点A表示该反应的所处的状态为B
A.平衡状态  B.朝正反应方向移动C.朝逆反应方向移动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1)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 (g)+H2(g)的△H=+124.2kJ•mol-1
(2)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放热”);
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减小,E2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不影响,原因是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Z、W位于同主族.
(1)X元素是H.
(2)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

(3)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
①已知1mol A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写出加热条件下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OH-$\frac{\underline{\;\;△\;\;}}{\;}$H2O+NH3↑.
②又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写出A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32-+Cl2+H2O=SO42-+2Cl-+2H+
(4)由X、Y、Z、W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式量为392的化合物B,1mol B中含有6mol结晶水.对化合物B进行如下实验:
a 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b 另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①B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
②已知1mol•L-1 100mL B的溶液能与1mol•L-1 20mL KMnO4溶液(硫酸酸化)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4-+8H+=5Fe3++Mn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氧化物,但同价态的氧化物只有一种
B.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已知K2O、K2O2、KO2的名称依次是氧化钾、过氧化钾、超氧化钾,则BaO2的名称是过氧化钡
D.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合物中,既有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
A.B.
C.CH2=CH-COOH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有机物I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A与E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新制Cu(OH)2悬浊液加入到有机物C中,加热,无明显现象.
③D的最简式与乙炔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4.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
(2)反应①~⑨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⑦⑨.
(3)D生成高聚物的方程式.G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浓硫酸}$+H2O
(4)苯环上含有两个取代基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不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的H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