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e中,a原子的L层上s能级电子数等于p能极电子数,b和d的A2B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元素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S>Na(填元素符号).
(2)由这些元素形成的三原子分子中,分子的空间结构属于直线形的是CO2、CS2(写出一种化学式即可),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
(3)这些元素的单质或由它们形成的AB型化合物中,其晶体类型属于离子晶体的是NaCl(填化学式),若其晶体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frac{234}{a{N}_{A}}$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分析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e中,a原子的L层上s能级电子数等于p能极电子数,则a为C元素;
b和d的A2B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则b是O、d是S元素,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则c是Na、e是Cl元素;
(1)b是O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为2p电子,有2个;
元素b、c、d分别是O、Na、S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2)由这些元素形成的三原子分子中,分子的空间结构属于直线形,说明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3)这些元素的单质或由它们形成的AB型化合物中,其晶体类型属于离子晶体的是NaCl,
晶胞体积=$\frac{m}{ρ}$.

解答 解: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e中,a原子的L层上s能级电子数等于p能极电子数,则a为C元素;
b和d的A2B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则b是O、d是S元素,c的+1价离子比e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则c是Na、e是Cl元素;
(1)b是O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为2p电子,有2个;
元素b、c、d分别是O、Na、S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O>S>Na,
故答案为:2;O>S>Na;
(2)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中,分子的空间结构属于直线形的是CO2、CS2,中心原子采用sp杂化,故答案为:CO2、CS2;sp;
(3)这些元素的单质或由它们形成的AB型化合物中,其晶体类型属于离子晶体的是NaCl,
该晶胞中Na、Cl原子都是4,晶胞体积=$\frac{m}{ρ}$=$\frac{\frac{58.5}{{N}_{A}}×4}{ρ}$cm3=$\frac{234}{ρ{N}_{A}}$cm3=$\frac{234}{a{N}_{A}}$cm3
故答案为:NaCl;$\frac{234}{a{N}_{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晶胞计算、分子空间构型判断、电离能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判断及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难点是晶胞计算,熟练掌握氯化钠、氯化铯晶胞结构特点及其配位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位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CO2(g)?+CO(g)+H2O(g)△H
回答下列问题:
(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
?+H2(g)△H1=+117.6kJ/mol
H2(g)+CO2(g)?CO(g)+H2O(g)△H2=+41.2kJ/mol
由乙苯制取苯乙烯反应的△H=+158.8KJ/mol.
(2)在温度为T1时,该反应I的平衡常数K=0.5mol/L.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g)与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
①该时刻化学反应是(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乙苯与CO2在该条件下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填字母);
a、v(CO2)=v(CO)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3)在温度为T2时的恒容器中,乙苯、C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0mol/L和6.0mol/L,设反应平衡后总压强为P、起始压强为P0,则反应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frac{10(P-{P}_{0})}{{P}_{0}}$(均用含P0、P的表达式表示,下同),乙苯的转化率为$\frac{5(P-{P}_{0})}{2{P}_{0}}$×100%.
(4)某同学欲将苯乙烯设计成燃料电池,装置示意如图(A、B为多孔性碳棒).

①B(填A或B)处电极入口通入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②当电池中消耗10.4g苯乙烯时,假设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导线中转移电子数为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130    9-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A中反应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硼酸[B(OH)3 ]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晶体中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  )
A.范德华力B.共价键C.氢键D.离子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根据下表中五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I1I2I3I4
Q2080400061009400
R500460069009500
S7401500770010500
T5801800270011600
u420310044005900
A.T的氯化物最可能的化学式为TCl3
B.氦元素最有可能与Q元素位于同一族
C.在同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R和U
D.U元素最有可能为K,R元素最有可能为L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元素,元素Y的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的单质均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W、Y、X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X、Y、Z
D.Z、W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压技术的发展,一些实验室能使氢在-268.8℃、1.013×107 Pa下变成能导电的固态“金属氢”.关于氢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氢是宇宙物质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氢是名副其实的碱金属元素
C.氢气是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D.固态“金属氢”汽化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1)工业上制取纯硅的主要反应:SiCl4+2H2$\frac{\underline{\;高温\;}}{\;}$Si+4HCl.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SiCl4(填化学式),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H2(填化学式);若反应中生成了1mol Si,则消耗H22mol.
(2)生活中常见的3种有机物①甲烷、②乙酸、③葡萄糖中,可用于清除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CaCO3)的是②(填序号,下同),可做高效清洁能源的是①,可用于医疗输液补充能量的是③.
(3)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SO2、②NO2、③Na2O2、④Al2O3.其中,难溶于水的是④(填序号,下同);常温下为红棕色气体的是②;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是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时又显红色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化学式为K4[Fe(CN)6].3H2O.黄血盐毒性很低,在空气中稳定且具有防止细粉状食品板结的性能,故用作食盐的抗结剂.但是在400℃左右黄血盐分解生成剧毒的氰化钾(KCN),与强酸作用也会生成极毒的氰化氢(HCN)气体.
完成下列填空:
(1)剧毒的KCN可以用双氧水处理,得到一种碱性气体和一种酸式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CN+H2O2+H2O=KHCO3+NH3↑.
(2)若往K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N-+CO2+H2O=HCN+HCO3-
已知电离常数(25℃):H2CO3:Ki1=4.3×10-7    HCN:Ki1=4.9×10-10 Ki2=5.6×10-11
(3)常温下,测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CN与HCN混合溶液的pH>7,则溶液中K+、H+、CN-、HCN浓度大小顺序为[HCN]>[K+]>[CN-]>[H+].
(4)黄血盐作为食盐的抗结剂,必须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原因是亚铁氰化钾毒性很低,但受热或与酸反应均会产生剧毒物.
(5)黄血盐常用于Fe3+检验.请再写出一种检验Fe3+的试剂KSCN,其相应的现象是溶液呈血红色.
(6)FeCl3与Na2S反应,生成的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当pH<7时,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当pH>7时,生成黑色沉淀(Fe2S3).请写出往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Fe3++S2-=2Fe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