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配制5%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配制1mol•L-1NaOH溶液时,将溶解后的NaOH溶液立即注入容量瓶
C.配制0.1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D.取用一小块钠时,将剩余的钠丢进废液缸

分析 A.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
B.热的液体必须冷却后才可以转移到容量瓶中;
C.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热的液体也必须冷却后才可以转移到容量瓶中;
D.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 解析:A.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故A正确;
B.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则必须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进行,因NaOH溶解时放热,热的液体不能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错误;
C.因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时,则必须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进行,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H2SO4稀释时放热,热的液体不能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
D.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剩余的钠应放回原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溶液的配制实验的基本操作,难度不大,要注意利用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来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琥珀酸二乙酯是良好的增塑剂和特种润滑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分析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已知:RCN$\stackrel{H+}{→}$ RCOOH
(1)B与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NCCH2CH2CN、HOCH2CH2OH.
(2)C的同分异构体中,与C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是CH3CH(COOH)2(写结构简式).
(3)由C制备琥珀酸二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H2CH2-COOH+2C2H5OH$→_{△}^{H+}$C2H5OOCCH2CH2COOC2H5+2H2O.
(4)上图转化关系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5)若E为高分子化合物,则由C与D制备E的化学方程式为nHO-CH2CH2-OH+nHOOC-CH2CH2-COOH $→_{△}^{H+}$+2nH2O.
(6)若E为八元环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8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已知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AlO${\;}_{2}^{-}$+HCO${\;}_{3}^{-}$+H2O═Al(OH)3↓+CO${\;}_{3}^{2-}$.现向1L含KOH、Ba(OH)2、KAlO2的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随着CO2的不断通入,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a、b、c、d、e五条曲线与溶液中离子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b c d e
 A Ba2+ OH- HCO${\;}_{3}^{-}$AlO${\;}_{2}^{-}$  Ba2+ 
 B OH- Ba2+ AlO${\;}_{2}^{-}$Ba2+  HCO${\;}_{3}^{-}$
 C Ba2+ OH-  AlO${\;}_{2}^{-}$ HCO${\;}_{3}^{-}$ Ba2+ 
 D Ba2+ OH- AlO${\;}_{2}^{-}$ CO${\;}_{3}^{2-}$ HCO${\;}_{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Ⅰ.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制备Na2S2O3•5H2O反应原理:Na2SO3(aq)+S(s)$\frac{\underline{\;\;△\;\;}}{\;}$Na2S2O3(aq) 
实验步骤:
①称取20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4g研细的硫粉,用3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min.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回答问题:
(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
(2)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Na2SO4
(4)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S2O32?+2H+=S↓+SO2↑+H2O.
Ⅱ.测定产率
将所得产品配成500ml溶液,取该溶液20ml,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 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
(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无色变为蓝色.
(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2,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18.10mL,则该实验的产率为72.4%.(保留三位有效数据)
Ⅲ.Na2S2O3的应用:
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H2)=υ(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
(5)某温度下,将CO和水蒸气各1mol置于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5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等于$\frac{5}{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某银白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黄色,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将A在空气中露置,最后变成白色固体C,将A、B投入水中都生成D.
则A是Na;B是Na2O2;C是Na2O;D是NaOH.
B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B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有A、B、C三种无色溶液,已知是HCl、H2SO4、Ba(NO32三种物质的溶液中的一种,按一定顺序滴入Na2CO3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有以下现象:
①加入A时有白色沉淀.
②向 ①中沉淀加入B时,沉淀溶解,并有气体逸出.
③向②中生成的溶液中加入C时,又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以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A、B、C 各是什么溶液?ABa(NO32,BHCl,CH2SO4
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Ba2++CO32-=BaCO3↓;BaCO3+2H+=Ba2++CO2↑+H2O;Ba2++SO42-=BaSO4↓.
(3)将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BaSO4↓+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的途径有关,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基本相同
C.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H>0
D.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一种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是纯净物
B.合成聚氯乙烯的单体是CH2=CH-Cl
C.聚氯乙烯的长链上含有碳碳双键
D.聚氯乙烯分子中的化学键在自然界中容易断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N2(g)+3H2(g)?2NH3(g)△H=-92 kJ•mol-1,下图的曲线中b(填“a”或“b”)表示加入铁触媒的能量变化曲线.
(2)在恒容容器中,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 D 
A.3v(H2=2v(NH3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的同时生成2n molNH3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