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0.6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图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一中t0-t1阶段c(B)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B.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 mol
C.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容器中加入a mol A、b mol B和c mol C,要达到t1时刻同样的平衡(与t1时刻浓度相同),a、b、c要满足的条件为a+$\frac{2c}{3}$=2.4和b+$\frac{c}{3}$=1.2
D.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2C(g)

分析 t3~t4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如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平衡移动发生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则t4~t5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即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1mol/L-0.8mol/L=0.2mol/L,C的浓度变化为0.6mol/L-0.3mol/L=0.3mol/L,则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又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则B为反应物,该反应为2A(g)+B(g)?3C(g),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t3~t4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如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平衡移动发生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则t4~t5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即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1mol/L-0.8mol/L=0.2mol/L,C的浓度变化为0.6mol/L-0.3mol/L=0.3mol/L,则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又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则B为反应物,该反应为2A(g)+B(g)?3C(g),
A.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平衡不移动,故A正确;
B.A减少0.2mol/L,则B减少0.1mol/L,则起始B的浓度为0.1mol/L+0.4mol/L=0.5mol/L,起始物质的量为0.5mol/L×2L=1mol,故B正确;
C.相同条件下,达到同样的平衡状态,则起始量相同即可,则极转化后满足的条件为a+$\frac{2c}{3}$=2.4和b+$\frac{c}{3}$=1.2,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3C(g),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题,注意从图二判断各阶段的影响因素,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C中等效平衡的分析,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1中X为中学化学中的一种常见的盐,H为单质,F为淡黄色固体,M为常见的金属,图中部分反应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F的电子式为;G的化学式为Fe(OH)3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
(3)若向100mL 盐X的溶液中加入9g金属单质M的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烘干得(9.32g固体C,则滤液A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4)盐酸可通过氯碱工业制取,氯碱工业是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电解食盐水的探究实验,电解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一:电解饱和食盐水.
实验二:电解不饱和食盐水及产物分析.
相同条件下,电解1mol/L NaCl溶液并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在X处收集到V1mL气体,同时在Y处收集到V2mL
气体,停止电解.结果发现V2<V1,且与电解饱和食盐水相比,Y处收集到的气体颜色明显较浅.经讨论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ⅰ.有部分C12溶解于NaCl溶液中;
ii.有O2生成.
①设计实验证明有部分C12溶解于NaCl溶液中,实验方案及现象为取少量石墨电极附近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②证明有O2生成并测定O2的体积.按如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注射器缓缓地将在Y处收集到的V2mL气体全部推入装置A(盛有足量试剂)中,最终,量气管中收集到V3mL气体(设V1、V2、V3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得).装置A的作用是完全吸收氯气.
③实验中是否需要预先除净装置中的空气?否(填“是”或“否”).
④实验二中,在石墨电极上生成Cl2的总体积为(V1-2V3)mL(用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5份浓度均为0.01mol/L的氨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A、浓氨水;B、纯水;C、少量浓硫酸;D、少量氢氧化钠固体;E、少量Al2(SO43固体.
(1)能使c(OH-)减小,使c(NH4+)增大的是CE.
(2)能使c(OH-)增大,使c(NH4+)减小的是D.
(3)能使c(OH-)和c(NH4+)都减小的是B.
(4)能使c(OH-)和c(NH4+)都增大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HNO3$→_{△}^{浓盐酸}$+H2O  取代反应
B.CH2=CH2+Br2→CH2Br CH2Br;         加成反应
C.CH3CH2OH+HCl→CH3CH2Cl+H2O;       酯化反应
D.2CH3CH2OH+O2 $→_{△}^{催化剂}$ 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木糖醇是一种新型的甜味剂,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踽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需要.它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木糖醇与足量钠反应最多可产生2.5molH2
B.木糖醇是一种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木糖醇易溶解于水,能发生酯化反应
D.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丁之间存在转化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为铜,丁为氯化亚铁,则乙一定是氯化铁
B.若甲为碳,丁为硅,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C.若甲为铝,丁为铁,则乙一定是氧化铁
D.若甲为镁,丁为氢气,则乙一定是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火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写出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时向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比是( )

A.1:9 B.1:1 C.1:2 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