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族元素,随着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加,I1逐渐增大
B.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电离能I1<I2<I3
C.同周期元素,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增大
D.通常情况下,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分析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一般来说,第一电离能越小,对应的单质越活泼,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电离能I1<I2<I3,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电子层增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A错误;
B.因为同一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越来越难,所以其电离能的大小关系为I1<I2<I3,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注意同周期第ⅡA和第ⅤA族出现反常,故C正确;
D.一般来说,第一电离能越小,在反应中越易失去电子,对应的单质越活泼,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周期律实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制取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要求填空:
(1)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B装置有三种功能:
①控制气流速度;②使气体混合均匀;③干燥气体.
(3)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CH4+2Cl2$\stackrel{hv}{→}$C+4HCl.
(4)D装置中的石棉上均匀附着湿润的KI粉末,其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Cl,防止倒吸.
(5)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分液;
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写出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AB.
(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6)实验之余,该学习小组进一步探究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

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两瓶甲烷与氯气(体积比为1:4)混合气体(Ⅰ、Ⅱ),Ⅱ瓶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I瓶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按上图安装好装置,并夹紧弹簧夹a和b.过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a、b,Ⅰ、Ⅱ中观察到现象是在I瓶中:颜色逐渐变浅,且有油状液体产生,出现白雾,并可以看见水倒吸入I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把0.5mol X气体和0.5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M(g)+2W(g).2min末,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6:5,若测知以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计算:
(1)前2min内用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min-1
(2)2min末X的转化率为40%.
(3)反应化学方程式中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结晶玫瑰”具有强烈的玫瑰香气,是一种很好的定香剂.其化学名称为“乙酸三氯甲基苯甲酯”,通常用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醋酸酐为原料制备:

已知:
三氯甲基苯基甲醇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醋酸酐无色液体.溶于水形成乙酸,溶于乙醇.
结晶玫瑰白色至微黄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熔点:88℃
醋酸无色的吸湿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
操作步骤和装置(图1)如下:
$\stackrel{加料}{→}$$→_{温度在110℃}^{加热3小时,控制}$$→_{入冰水中}^{反应液倒}$$\stackrel{抽滤}{→}$粗产品$\stackrel{重结晶}{→}$产品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加料时,应先加入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醋酸酐,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或开启磁力搅拌器).待混合均匀后,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油浴加热(填“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砂浴加热”).
(2)用图II抽滤装置操作时,布氏漏斗的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橡胶塞插入吸滤瓶内的部分不得超过塞子高度的$\frac{2}{3}$;向漏斗中加入溶液,溶液量不应超过漏斗容量的$\frac{2}{3}$;当吸滤瓶中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 倒出溶液.
(3)重结晶提纯时,应将粗产品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填“水”,“无水乙醇”,“粗产品滤液”).已知70℃时100g 溶剂中溶解a g结晶玫瑰,重结晶操作过程为:按粗产品、溶剂的质量比为1:$\frac{100}{a}$混合,用水浴加热回流溶剂使粗产品充分溶解,然后待晶体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少量溶剂)冷却结晶,抽滤,此重结晶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c.
A.冷凝管  B.烧杯      C.蒸发皿     D.锥形瓶

(4)某同学欲在重结晶时获得较大的晶体,查阅资料得到如图2信息:由信息可知,从高温浓溶液中获得较大晶体的操作为加入晶种,缓慢降温.
(5)在物质制备实验中,产品经抽滤、洗涤后,尚需干燥,请列举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干燥方法.空气中风干、空气中晾干、高温烘干、用滤纸吸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请根据如表所列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
元素I1I2I3I4
X500460069009500
Y5801820275011600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3
B.元素Y是ⅢA族元素
C.元素X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2
D.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实验室可用酒精、浓硫酸作试剂来制取乙烯,但实验表明,还有许多副反应发生,如反应中会生成SO2、CO2、水蒸气等无机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纯净的乙烯并探究乙烯与单质溴能否反应及反应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实验中,混合浓硫酸与乙醇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慢慢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加热F装置时必须使液体温度迅速(选填缓慢或迅速)升高到170℃,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2)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F→A→B→E→C→D.(各装置限用一次)
(3)当C中观察到溶液褪色时,表明单质溴能与乙烯反应;若D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表明C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若D没有出现前面所描述的现象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本实验至少需要加热2次.至少需要称量4次.
(2)通过实验知道,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中的一个关键是通过恒重操作来判断硫酸铜晶体加热时是否完全变成无水硫酸铜.
(3)学生甲实验得到以下的数据:
坩埚质量(g)坩埚和晶体的总质量(g)加热后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g)
11.68513.69112.948
甲学生结晶水数量的测定值5.23(保留2位小数)
(4)若学生乙的实验结果偏低,从下列选项中选出造成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de(填序号).
a.加热前称量时坩埚未完全干燥              b.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
c.加热时坩埚内物质变黑                    d.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e.最后两次加热后称量的质量差大于0.0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I1I2I3I4
A93218211539921771
B7381451773310540
①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图1所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能量最低原理,B元素位于周期表五个区域中的s区.

②ACl2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sp杂化,ACl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2)F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①以体心立方堆积形成的金属铁中,其原子的配位数为8.
②写出一种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的电子式
③六氰合亚铁离子[Fe(CN)6]4-中不存在B.
A.共价键    B.非极性键   C.配位键     D.σ键     E.π键
(3)一种Al-Fe合金的立体晶胞如图2所示.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Fe2Al.
②若晶体的密度=ρ g/cm3,则此合金中最近的两个Fe原子之间的距离(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为$\root{3}{\frac{139}{2ρ{N}_{A}}}$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实验室有NH4HCO3和NaHSO3的干燥粉状混合物,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NH4HCO3的含量,设计了用在混合物中加酸的实验方法来测定其质量分数.化学小组主要选用了下列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铁架台等固定仪器未画出).按气流由左向右的方向,仪器连接顺序是a→i→h→d→e→f→g→b→c.回答以下问题:

(1)A中加入硫酸溶液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开始,混合物加酸前,A装置需要鼓入空气,排除装置中原有的空气.加酸后A装置再次鼓入空气的作用是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送入后续装置.
(3)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4)实验中,要确保实验中C瓶溶液不褪色,若C瓶中溶液褪色,则测定结果可能会偏高(填“高”或“低”).
(5)若混合物样品质量为13.1g,充分作用后碱石灰增重4.4g,则混合物中NH4HCO3的质量分数为60.3%.
(6)从定量测定的准确性考虑,该套装置还应作进一步的改进是在B之后再接一个阻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B的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