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
(1)①氯胺(NH2Cl)的电子式为 。可通过反应NH3(g)+Cl2(g)=NH2Cl(g)+HCl(g)制备氯胺,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假定不同物质中同种化学键的键能一样),则上述反应的ΔH= 。
②NH2Cl与水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的物质,可作长效缓释消毒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焦炭还原NO的反应为:2NO(g)+C(s) N2(g)+CO2(g),向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丙三个恒容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400℃、T℃)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焦炭和一定量的NO,测得各容器中n(N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①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乙容器在200 min达到平衡状态,则0~200 min内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
(3)用焦炭还原NO2的反应为:2NO2(g)+2C(s)N2(g)+2CO2(g),在恒温条件下,1 mol NO2和足量C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NO2和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c(A) Kc(B)(填“<”或“>”或“=”)。
②A、B、C三点中NO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填“A”或“B”或“C”)点。
③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 (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烟气的脱硫(除SO2)技术和脱硝(除NOx)技术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1)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选择性催化脱硝(NO2)的原理为:6NO2+8NH3 7N2+12H2O
① 上述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反应中每转移3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② 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是平流层中NOx的主要来源.它们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机理为:
Ⅰ 、O3O+O2 Ⅱ 、NO+O3→NO2+O2 Ⅲ 、 NO2+O→ NO+O2
上述反应中NOx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下表列出了2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
方法Ⅰ | 用氨水将SO2转化为NH4HSO3,再氧化成(NH4)2SO4 |
方法Ⅱ | 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CO、CH4、H2)将SO2在高温下还原成单质硫 |
①方法Ⅰ中用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的SO2转化为NH4HSO3,是利用了SO2的___________性质(选填字母编号)。
A.漂白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酸性氧化物
②方法Ⅰ中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SO2的化学反应为:2NH3+SO2+H2O=(NH4)2SO3
(NH4)2SO3+SO2+H2O=2NH4HSO3,能提高燃煤烟气中SO2去除率的措施有______(填字母).
A.增大氨水浓度 B.升高反应温度
C.使燃煤烟气与氨水充分接触 D.通入空气使HSO3-转化为SO42-
③采用方法Ⅰ脱硫,并不需要预先除去燃煤烟气中大量的C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2.4LO2中一定含有NA个氧分子
B. 1mol/LNaCl的溶液中一定含有2NA个离子
C. 2.3g金属钠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转移0.1NA个电子
D. 4g氦气含有0.5NA个氦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省桂林市、崇左市高三联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H=2的H2SO4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B. 0.1mol/L的CH3COOH溶液再加水稀释过程中减小
C. pH=5的NaHS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纯水的电离程度
D. 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OH-)=c(H+)+2c(H2CO3)+c(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理科创新人才实验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硫的化合物种类较多,用途广泛。
I: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2SO3+ SO2==Na2S2O5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取Na2S2O5,盛硫酸的仪器叫分液漏斗。
(1)写出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3,要求只检查装置甲的气密性,请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
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焦亚硫酸钠晶体在空气中被完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II: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 、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用以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1)反应中当有34g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量不变,需要消耗O2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
(2)在温度一定和不补加溶液的条件下,缓慢通入混合气体,并充分搅拌。欲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CuS,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种以NaBH4和H2O2为原料的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8e-+8OH-=BO2-+6H2O
B. 电池放电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C. 电子从电极a经外电路流向电极b
D. 放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生成的OH-和消耗的OH-的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实验班第六次月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我国有广阔的海岸线,海水综合利用大有可为.海水中Br﹣含量为65mg•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下:
(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
(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
(3)以上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___Br2+ CO32﹣═ BrO3﹣+ Br﹣+ CO2↑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蒸气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实验室从溴水中分离出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填序号).
A.乙醇 B.四氯化碳 C.裂化汽油 D.苯
(6)用上述流程制得含Br265%的工业溴1t,至少需要海水_____m3.
(7)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一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报道,N5是破坏力极强的炸药之一,18O2是比黄金还贵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5和N2互为同位素 B. 2N5==5N2是化学变化
C. 原子半径:N<18O D. 18O2的摩尔质量为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3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据如图回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的化学试剂:B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如图回答:
乙同学的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中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