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是,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Cl  溶液B.Fe(OH)3 胶体C.盐酸D.蔗糖溶液

分析 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解答 解:A、氯化钠溶液是溶液,故无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故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盐酸是溶液,故无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蔗糖溶液是溶液,故无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应用,注意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工业上制备合成气的工艺主要是水蒸气重整甲烷:CH4(g)+H2O(g)?CO(g)+3H2(g);△H=+206kJ/mol,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H4和1mol H2O,测得CH4(g)和CO(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min时用CH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1•min-1
B.使用高效催化剂能够增大CO的产率
C.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1875
D.升高温度能使$\frac{c(C{H}_{4})}{c(CO)}$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l00mL,1mol/L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50 mL 2 mol/L CaCl2溶液B.100 mL 2 mol/L NaCl溶液
C.50 mL 4 mol/L CaCl2溶液D.100 mL 2 mol/L KCl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B.在某未知成分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如观察到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证明溶液中必定有CO32-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无法证明溶液一定含有SO42-
D.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QkJ/mol(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molSO2(g)和1mol O2(g)所具有的键能总和大于2 molSO3(g)所具有的键能总和
B.将2molSO2(g)和1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KJ的热量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值减小
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KJ,则此过程中有2molSO2(g)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8}$O
D.HBr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4,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的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Q>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Q
C.Q和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化合物
D.X、Y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自行设计实验对废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化学解聚制备PET的初始原料对苯二甲酸(TPA)及乙二醇(EG),以实现治理污染、资源的循环利用.
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主要试剂及产物的性质: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性质
废饮料瓶碎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乳白色或浅黄色的聚合物.
乙二醇(EG)62无色无臭液体,对动物有毒性.沸点:196~198℃,与水混溶.
对苯二甲酸(TPA)
166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弱酸.300℃以上升华.不溶于水、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可溶于DMF等强极性有机溶剂.
实验过程如下:
(一)解聚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三颈烧瓶,B为直形冷凝管,C为吸滤芯瓶,各接口均为玻璃接口.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废饮料瓶碎片及辅助试剂(催化剂、水等).缓慢搅拌,加热.待温度计上的温度显示高出200℃时,停止加热.则:

(1)写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解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C中收集到的是乙二醇;C装置吸滤瓶不能(填“能”或“不能”)换页成敞口锥形瓶,原因:乙二醇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3)成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一种结晶性好,无色透明,极为坚韧的材料.有玻璃的外观,无臭、无味、无毒,易燃,燃烧时,产生蓝色边缘的黄色火焰.其燃烧反应属于D.
A.聚合反应      B.加成聚合反应
C.综合聚合反应    D.高分子化学反应
(4)工业上生产“PET”的反应式为:,生产时,若消耗EG的物质的量比TPA多4‰,则上述聚合物的链节数n为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