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氧化性:Br2>Fe3+>I2,向含有a mol FeI2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 Br2的溴水,下列判断或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忽略离子的水解)( )
A.当a=2,b=1时,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
B.如果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Fe2+)=c(Fe3+),则4/5<a/b<1
C.当a=1,b=2时,离子方程式为:2Fe2++4I-+3Br2→2Fe3++2I2+6Br-
D.当a=2,2<b<3时,溶液中铁元素以两种离子形式存在,且一定是c(Fe3+)>c(Fe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C.使用催化剂不但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且可以让不可能发生的反应发生
D.难溶物也可能是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 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 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D. 取1 mol·L-1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颜色较深的是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Ⅰ烧杯中铁片表面有气泡,Ⅱ烧杯中铜片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Fe>Cu |
B | 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物是NO |
C | 试管b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 | 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烧瓶内液面且保持不变 | 装置气密性良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放入某足量蓝色溶液500mL进行电解,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通电一段时间后,取出A电极,洗涤、干燥、称量,A电极增重1.6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B极同电源正极相连
B.该蓝色溶液可能是Cu(NO3)2或CuCl2溶液[
C.电解后溶液的pH约为 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D.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可加入2 g 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I.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FeS2)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其中一个反应为3FeS2+8O26SO2+Fe3O4,有3 molFeS2参加反应,转移 mol电子。
(2)氯化铁溶液称为化学试剂中的“多面手”,写出SO2通入氯化铁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热分解研究,该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1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并通过称量装置B质量测出x的值。
①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质量增加12.6g,说明产物中有水,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 。
②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还残留红棕色固体Fe2O3。
③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硫酸亚铁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写出Fe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④装置D球形干燥管的作用 。
⑤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图如图2,根据图2中有关数据,可计算出FeSO4•xH2O中的x= 。
II.锰及其化合物应用越来越广泛,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制备MnO2的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现以铅蓄电池为电源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如图所示,铅蓄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右图所示:若分子中共线碳原子数为a,可能共面的碳原子最多为b,含四面体结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分别是( )
A.3、4、5 B.4、10、4
C.3、10、4 D.3、1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断裂,如:R1CH===CHR2,被氧化为被氧化为
,由此推断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在该条件下的氧化产物有( )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 Y | Z | |
① | NaOH溶液 | Al(OH)3 | 稀硫酸 |
② | KOH溶液 | SiO2 | 稀盐酸 |
③ | O2 | N2 | H2 |
④ | FeCl3溶液 | Cu | 浓硝酸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