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秒钟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s),当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1:3:2时,能否判断反应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否.

分析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可知10s时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12mol/(L•s)×10s×2L=2.4mol,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B的物质的量,并计算C的浓度,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v(C)=$\frac{2}{3}$v(A)=0.08mol/(L•s),
可知10s时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12mol/(L•s)×10s×2L=2.4mol,
                    3A(g)+B(g)?2C(g)
起始(mol) 4            4               0
转化(mol) 2.4         0.8           1.6
平衡(mol)1.6          3.2           1.6
则10秒钟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3.2mol}{2L}$=1.6mol/L,
当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1:3:2时,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1.6mol/L;0.08mol/(L•s);否.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三段式法的利用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把握相关计算公式,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 FeCl3溶液:K+、Br-、H2O2
B.含大量NO3-的溶液:Fe2+、SO42-、H+
C.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mol/L的溶液:Al3+、Na+、Cl-
D.$\frac{c({H}^{+})}{c(O{H}^{-})}$=1×1014的溶液:NH4+、CrO42-、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晶体时先用小火,后渐改为用大火加热至晶体变白
B.灼烧时如有晶体溅出容器,应再加一些晶体继续加热
C.加热后的冷却放在干燥器中进行
D.加热、冷却、称量,重复多次即是恒重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雾霾问题已成为百姓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今年入秋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更是“霾伏”四起,部分地区持续出现中度至重度霾,环境治理刻不容缓.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
A.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后产生的有毒烟雾
B.PH小于7的雨水都是酸雨
C.PM2.5含量的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臭氧空洞的加剧
(2)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现就硫酸、硝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①工业上制备硫酸铜是利用废铜屑经灼烧后,在加热情况下跟稀硫酸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H2SO4=CuSO4+H2O;(两个);不采用铜跟浓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的原因是生成等量的硫酸铜时需要硫酸较多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答两点)
②在一定体积的10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0mL.
③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KNO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
④将8gFe2O3投入到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68L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1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d.
(2)①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0.04mol•L-1•min-1
②0~15min,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b=$\frac{10}{9}$.
③25min~35min时,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d=Kb(填“>”、“=”或“<”).
(3)反应25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增大NO2的浓度(用文字表达),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D.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在温度为T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H=+124kJ•mol-1.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
时间t/s050150250350
n(PCl3)/mol00.160.190.20.2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5)=0.0016mol/(L•s)
(2)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0.025
(3)上述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PCl3的体积分数为16.7%
要提高平衡时PCl3的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有CD
A.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B.使用高效催化剂
C.温度和体积不变,减小PCl5的起始量     D.体积不变,提高反应温度
(4)在温度为T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mol PCl5和a mol Cl2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仍为20%,则a=0.1
(5)在热水中,五氯化磷完全水解,生成磷酸(H3P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PCl5+4H2O=H3PO4+5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合成反应如下:
该反应后的混合物含有:3,5-二甲氧基苯酚、甲醇、水和HCl.
已知: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沸点/℃熔点/℃密度(20℃)/(g/cm3溶解性
甲醇64.7-0.795易溶于水
乙醚34.5-0.7138难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17236-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现在实验室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1)利用与其它物质 差异较大的特点,可先用蒸馏法分离出甲醇,蒸馏操作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2)①蒸馏出甲醇后,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操作,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上层.
②双项选择:选用乙醚这种试剂的主要原因是BC.
A.乙醚易挥发
B.3,5-二甲氧基苯酚在乙醚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乙醚难溶于水
D.3,5-二甲氧基苯酚熔点较低
(3)经上述步骤分离得到的有机层再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其目的是除去HCl.
(4)洗涤完成后,加入无水CaCl2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蒸馏除去乙醚,得到固体产物,为进一步提纯固体产物还要进行重结晶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用”>”、”<”填写下表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沸点
O<NCl<FNaCl<CaOHF>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测定胆矾晶体(CuSO4•nH2O)里结晶水的n值时,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①晶体中含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
②晶体尚带蓝色,即停止加热;
③加热过程中,晶体有部分爆溅飞出坩埚.
其中能使实验结果n值偏低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