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试回答下列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的有关问题:
在仪器①分液漏斗、②试剂瓶、③集气瓶、④滴瓶、⑤滴定管、⑥容量瓶、⑦量筒、⑧托盘天平中,标有“0”刻度的是(填序号,下同)                 ;标有使用温度的仪器是               。用到“磨砂”处理的有                          。
(2)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酚醛树脂的装置图。

①装置中的二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浓盐酸作用        ,实验完毕后,若试管用水不易洗涤,可以加入少量_______浸泡几分钟,然后洗净。
③写出实验室制取酚醛树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1)⑤⑧;⑤⑥⑦;①②③④⑤⑥(每空2分)
(2)①无石棉网;不用温度计。②催化剂  乙醇;(每空1分)
(2分)

试题分析:(1)滴定管和托盘天平标有0刻度,答案选⑤⑧。滴定管、容量瓶和量筒标有使用的温度,答案选⑤⑥⑦。用到“磨砂”处理的有分液漏斗、试剂瓶、集气瓶、滴瓶、滴定管、容量瓶,答案选①②③④⑤⑥。
(2)①该反应需要在热水浴中加热,不需要使用温度计。其次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
②本实验浓盐酸作用是催化剂,由于生成的酚醛树脂是线性高分子化合物,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若试管用水不易洗涤,可以加入少量乙醇浸泡几分钟,然后洗净。
③该反应是缩聚反应,方程式是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下列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NO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NO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B.
C2H4
 溴水   
溶液褪色
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C.
SO2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还原性
D.
NH3
Mg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H3有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今有下列气体:H2、Cl2、HCl、NH3、NO、H2S、SO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填空下列空白:

(1)烧瓶干燥时,从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从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烧瓶中充满水时,可用来测量___________等气体的体积。
(3)当烧瓶中装入洗液,用于洗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口进入烧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
现 象
点燃酒精灯,
加热至170℃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
实验完毕,
清洗烧瓶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 。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 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③ 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设 计
现 象

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a. 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___。
b. 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__。
c. 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_                             ___。
d. 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_。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某气体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Cl2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
B
NH3

无明显现象
NH3能溶于水
C
X
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气体可能是CO2
D
SO2
酸性KMnO4(aq)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共同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装置Ⅰ制取气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具备的条件是                      
(2)利用装置Ⅰ、Ⅱ制取气体(K2关闭,K1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Ⅱ可以收集H2、NH3等气体,但不能收集O2和NO等气体,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对装置Ⅱ做简易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也可收集O2和NO等气体,但不能收集NO2气体,改进的方法是                                       ;不能收集NO2气体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利用装置Ⅰ、Ⅲ 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K1关闭)。如要设计实验证明氧化性
KMnO4>Cl2>Br2,则可在A 中加浓盐酸,B中加          ,C中加        ,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右图装置可用来收集下列某种气体,该气体是(    )
A.SO2B.Cl2C.O2D.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  MnCl2 + Cl2↑+ 2H2O
①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②取一定量的浓盐酸使其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
(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3)若氯气罐发生泄漏,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 KOH      d. Na2CO3
(4)将SO2和Cl2分别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两个试管中,两溶液的红色均褪去。加热后,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又呈现红色,该试管通入的气体是                 
将SO2和Cl2按1:1体积比(同温同压)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为检验两种气体在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应向所得溶液加入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经实验证明,SO2和Cl2在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SO2被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
某学校化学小组的学生设计如图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 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2) 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 (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
点燃氨气,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